2017-03-31 | 作者:東海大學 產學與育成中心 企業永續服務組 資深顧問 陳耀德 博士

如何用整合性邏輯填寫CDP氣候變遷問卷 - 用七張圖告訴您

CDP

CDP氣候變遷問卷共有15個題組,除第15題的登出外,其餘14題大致上可以劃分為:「管理與目標」、「風險與機會」、「溫室氣體排放」三個面向。管理與目標是問卷的前4個題組,包括治理、策略、目標及倡議、溝通。風險與機會則分占於第5與第6題;第7至第14題則都可歸類在溫室氣體排放的面向中。

當企業收到CDP邀請填寫問卷,如果內部的流程只是將每個題組進行切割,分別發放給相關單位個別回覆後再彙整資料。這樣的過程並無法透過問卷的填答,來有效檢視企業在氣候變遷管理上的缺口,更無法協助企業在相關議題的作為上有所改善。說穿了,企業僅是將現有的資料,依據題目的需求堆疊於回答的欄位之中,然後每年進行提交的動作。

因此,當企業可以不再把問卷當成只是考試卷盲目地填答,而是看做自我檢視與評估的工具時,透過整個填答的過程才能發揮最大的精進效益。本篇以打破CDP問卷的題組順序與分類的方式,採企業整體的角度思維,用七張圖教您如何用整合性的邏輯填寫CDP氣候變遷問卷。

一、 治理與策略

首先企業必須確認,管理氣候變遷的最高階層是誰。以CDP的評分標準是越高層越好,所以公司的董事會或旗下的委員會成為最佳的選擇,但事實上並非是每家企業都能達到這個層級。此最高管理階層有三個任務,第一是能夠成立直屬的管理單位,協助策略與風險管理程序的擬定,且對外揭露管理作法。第二,企業對於氣候變遷相關的政策或法規的制訂上要能夠發揮影響力;此舉可以透過直接與政府官員的議合,或是參與公協會的間接方式來達成。最後的一個任務是,對於整份問卷填答完成要提交前,應全盤檢視填答的內容,展現高層對問卷內容的重視與責任。

二、 風險與機會

CDP用意在於想了解企業是否有鑑別所有氣候變遷所造成的風險與機會,且這些風險與機會有造成營運、營收及支出大幅改變之可能。於是企業有無制訂相關的管理程序,即是答題的關鍵。此程序可以是獨立的一套制度,也可以是整合納入公司整體風險管理程序之中。氣候變遷風險與機會的管理流程,大致上可區分為:鑑別、分析、排序、對應作法與財務關連這五個步驟。如果企業有制訂明確的程序文件,建議也能對外揭露相關作法。若企業可完整執行風險管理流程,在題目所要求的:風險與機會描述、潛在衝擊、時程、直接/間接、可能性、強度、潛在的財務關連、管理風險的方法管理方法的支出,即可全部填答。未來,CDP將在風險與機會的題組連結TCFD的架構,建議企業可以提早因應。此外,在前段治理與策略中提及的新政策與法規制訂,在進行風險與機會的鑑別時,也是風險與機會的來源之一。

三、 溫室氣體排放

以題組的數量來看,溫室氣體盤查與能源使用的量化資料,是整份問卷裡占比最多的項目;同時也是揭露得分中,比率最高的部分。這些題組要求企業提供的資料包含:溫室氣體排放量、計算的方法學、排放量查證/確信狀態、排放量與排放強度的增減變化、排放交易與能源使用統計。上述資料,對於有導入ISO14064-1的企業並不會造成填答上的困難。但若只是自主性盤查,並沒有經過第三分查證/確信,在得分上就會受到影響。而有排放源未納入計算,或是查證比率過低,也是會影響到得分。另外較具挑戰的題組是,如何取得組織外部的能源使用狀況,也就是範疇三的計算與查證。企業若要完整填答範疇三題組,建議可以先參考Corporate Value Chain (Scope 3)Accounting and Reporting Standard,該標準有詳細說明盤查15項範疇三的執行步驟與計算原則。當然,企業進行溫室氣體盤查的結果與績效表現,同樣也是風險與機會的來源之一,在進行鑑別時需要一併納入考量。

四、 排放減量

當盤查數據經過第三方查證,即要開始透過各種可行方式來達到減量目標。目前最常見,也是問卷中有提及的減量方式有:內部碳價、再生能源與實施減量計畫三種。內部碳價的推動,在國內比較少見。若企業選擇已有此作為,還需要繼續提供:排放範疇、實施碳價的邏輯依據、實際碳價、碳價的時空變異、決定碳價的專責對象、碳價如何影響投資決策實例的資料。其二的再生能源生產與使用目標,因受限於政府綠電制度的不完整,造成國內企業目前仍無法以此方式來達到減排目標。最後的減量計畫,是目前國內企業最可行的選擇,填答上只要揭露企業是否有規劃中或正在執行的排放減量倡議,並且提供:活動類型、活動說明、專案活動的每年減排量、範疇、自願/強制要求、執行過程的財務收支、回收年限等資料,即可完成作答。若企業的減量目標有順利達成,往後帶動的即是低碳產品的提供、排放績效之提升,以及碳市場排放交易的參與,亦即成為機會的來源之一。

是否有提供低碳產品或服務,或在第三方使用上可直接達到溫室氣體減量,是CDP近年所新增的題組。主要是希望企業能夠提供:如何避免排放、依時間序列估計減少的排放量、方法、假設、排放因子及GWP的資料,來了解這些低碳產品的概況。在排放績效的題組上,企業需要揭露的是,絕對排放量與排放強度跟前一年相比的差異。絕對量上要說明排放量增減之變化或百分比變化;排放強度上則需提供:強度值、分母、範疇二的計算基準、與前一年比較之增減變化量、改變的原因的資訊。最後,若企業有參與任何排放交易體系,或有產生/購買專案型二氧化碳的額度,就會被要求提供:交易體系名稱、專案類型、專案ID、查證標準、額度、風險調整後額度、額度使用和使用目的。

五、 價值鏈議合

範疇三的排放量若占有較高的比率或持續上升,在企業面對法規、供應鏈成本/可靠性、產品/技術以及商譽上,都可能會造成一定程度之風險。因此企業盤查範疇三之目的,可從基礎的鑑別並瞭解價值鏈上的風險與機會出發,並尋找減量機會/設定目標以便追蹤績效,最後藉由議合價值鏈伙伴共同管理,透過報告對外強化利害關係人溝通與商譽。因此在題目的要求下,企業要能夠在:議合價值鏈的方式、議合優先順序、成效評估方式、供應商家數與支出百分比的填答欄位中提供相關料。

而在氣候變遷議題上,企業要如何與價值鏈上的夥伴共同合作,當然也需要透過企業制訂相對的營運策略來推動。若議合策略能夠成功地實行,企業可獲得到降低能源成本並提升效率之效益、落實供應鏈管理與刺激產品設計的創新、在重視環境的市場中做出區隔以提升顧客忠誠度,並且增進利害關係人的關係。此外,CDP從2017年開始也對受客戶要求而填報供應鏈專案問卷之企業,針對其供應鏈管理績效進行之評分,詳細說明可參考此篇

六、 獎勵機制

獎勵機制在問卷中是被歸為治理的題組,意旨企業是否有明確訂定制度,用以提供獎勵給氣候變遷議題的相關管理者。若有,企業在填答時必須完成:誰可從此獎勵中獲得利益、獎勵的形式、獎勵的績效指標的資料提供。而此獎勵機制,除提供給減量計畫的管理者及減量目標的貢獻者外,還可以提供予在議合價值鏈結果中,對氣候變遷有正面效益的相關人員。

七、 科學基礎目標

全球許多企業在制訂減量目標的推動上,已行之有年。因此在減量目標的題組填答上,只要提供正在執行或已完成之減排目標,或是再生能源使用或生產目標即可。但自2015年起,問卷開始出現科學基礎目標(Science based target, SBT)一詞。所謂的科學基礎目標是指,若全球可以依循IPCC模擬出來的目標路徑,來確保全球升溫不超過工業革命前的2℃,即為科學基礎目標。目前已有全球已有超過200家的企業響應,約有40家企業已通過認可。2017年的問卷設計上,CDP將目標是否為科學基礎列出不同的選項:

  • 目標已經過SBTi認可
  • 是科學目標,但尚未通過SBTi認可
  • 不是科學目標,因為尚未有該行業之方法學
  • 不是SBTi認可的目標,但是以另種科學基礎所計算得到
  • 不是SBTi認可的目標,但在兩年內會參與
  • 不是SBTi認可的目標,在兩年內也不會參與

 

有關SBT的相關說明,請參考:

【科學基礎目標(SBT)】系列報導I - 簡介與常見問題

【科學基礎目標(SBT)】系列報導II - 製造業因應科學基礎減碳目標之作為

【科學基礎目標(SBT)】系列報導III-非製造業因應科學基礎減碳目標之作為

【科學基礎目標(SBT)】SBT系列報導IV - SDA方法學理論與實務

【科學基礎目標(SBT)】系列報導V - 經濟基礎與絕對減排法解析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