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OP2B聯盟的計畫,企業成員將在2020年生物多樣性公約地15次締約方大會(CBD-COP 15)上,展示各企業取得的進展,包括制訂系統化、具備實際意義並可衡量的解決方案。
惠普是2020年唯一一家獲得3A的科技公司,惠普指出,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不僅是必須負擔的責任,也是公司能夠長足發展的重要原因。
為此,惠普制定了科學減排目標,以減少整個價值供應鏈中的溫室氣體排放。惠普也是最早加入「RE 100」全球倡議的企業之一,承諾將於2035年達到全球業務100%使用再生能源。惠普指出,2010年以來,惠普的個人數位產品平均耗能下降44%,透過專利技術,讓印刷業得以數位轉型,大幅減少碳排放和資源浪費,讓印表機在2019年達到碳中和協議。
惠普表示,集團目標是2025年在2015年的基礎上,水消耗量減少15%;同時,因供應鏈的碳排放占惠普總排放量的一半,因此2008年以來,惠普收集供應鏈廠商的相關數據,並將供應商的溫室氣體排放納入該公司環境影響的評估範圍,推動整個供應鏈的減排。
惠普永續與社會影響力長(Chief Sustainability and Social Impact Officer)Nate Hurst指出,採取立即的行動對應氣候變遷的相關影響,激勵並期望供應鏈合作夥伴採取同樣的行動,「從未如此緊迫。」
消費品跨國企業聯合利華,集團年營收超過500億歐元、約1.6兆台幣。如果回溯到合併前的發展歷史,也早已超過百年。
聯合利華指出,世界變化快速,氣溫逐漸上升、乾旱頻傳,食物供應匱乏、貧富差距也不斷擴大,時代進步的同時仍有數十億人口無法獲得最基本的衛生設備。現在的消費行為追求意義與永續性,消費者也愈來愈意識到要對自己購買決策的影響性負起責任。
聯合利華執行長Alan Jope指出,要更進一步在聯合利華的百年承諾上促進更負責任的商業模式。他說,聯合利華不是要把利潤放在目標之上,而是透過永續生活計畫的目的驅動獲利。
聯合利華的永續生活計畫是要減少對環境的影響,爲社會帶來積極、正面的貢獻。這包括了改善10億人的健康與生活、減少一半的資源耗損,以及提高數百萬人的生活條件。
聯合利華承諾在2030年前將達到有效減碳,減少影響環境的行動目標,包括提倡所有營運消耗的能源將100%來自再生能源、安裝更有利於地球氣候的冰淇淋展示櫃,並積極降低運輸時所產生的氣體排放。
芬歐匯川(UPM)是一家百年的森林企業,總部位在芬蘭赫爾辛基,是韋爾拉磨木紙板廠的擁有者和維護者。韋爾拉自1972年起成為博物館,自1996年起登錄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單上。
芬歐匯川集團責任部副總裁薩米・隆格倫(Sami Lundgren)表示,在CDP的三個維度的名列A List,說明UPM對2030年零碳排的責任與努力。他說,UPM的目標是不斷改進,也承諾要實現聯合國的「1.5℃商業目標」,致力於氣候積極的林業,二氧化碳減排和產品創新。
(圖片來源:UPM)
日月光是台灣唯一獲得CDP三次A List的企業,成為另類的「3A公司」。日月光集團指出,企業面臨氣候變遷及全球能源結構的脫碳轉型的風險與責任,必須找出低碳經濟的永續解決方案。日月光的策略是讓經營績效立基於氣候友善、韌性以及具成本效益,將氣候變遷的挑戰轉為機會,並轉化為營運成長的驅動力。
在高雄楠梓工業區擁有逾2萬名員工的日月光,推動員工多利用綠色運輸,包括搭乘捷運到工業區,再藉由綠色接駁進入廠區上班。透過階段性推動綠色運具,第一步以電動巴士取代柴油巴士,建構區內綠色接駁網絡;第二步與Gogoro、光陽合作辦理多場電動機車展售會,提供員工專屬購車優惠,並同步規劃綠能停車位、設置換電站、充電站,祭出多項誘因,提升綠色運輸降低交通碳排放。
註冊會員並免費訂閱《CSRone電子報》、建立個人永續書單、獲取更多永續新知!
「CSR@天下」簡介: 1997年,《天下》率先提倡企業社會責任CSR的觀念。二十年來,CSR逐漸受到重視,成為企業成長的第二曲線。呼應趨勢,《天下》在2017年成立「CSR@天下」網站,除了持續介紹最前瞻的趨勢觀點,也搭建起CSR交流平台,期望提升台灣企業價值,打造更美好的社會。
「CSR@天下」官網連結:https://csr.cw.com.tw/
圖片來源:L'Oréal
延伸閱讀:
只知道GDP?在氣候緊急狀態年代,你更應該知道碳揭露專案CDP
【基金會董事長的故事】陳俊朗與陳彥翰 愛無所畏 他是我老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