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根據研究指出,當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感到不滿時,會將所獲得的負面感受轉告9至15人,而在此時品牌聲譽將會瞬間跌落谷底,不僅影響組織獲利能力、打破利害關係人信任,更可能進一步提升永續營運風險。
贏得利害關係人信任與維持品牌正面形象兩者息息相關,其更是建立企業健康(business health)的重要因素。因此,產品做得再好、CSR實踐的再好,與利害關係人溝通的方式若未有良好的機制,品牌聲譽依舊會面臨諸多潛在風險。
當企業面臨品牌危機,最佳做法有哪些?
企業與利害關係人的溝通管理極為重要。需要注意的是,溝通意指資訊的雙向交流與傳遞,而非由上向下的「佈達」,或是由下至上的「匯報」。因此,儘管麥當勞不斷對外說明,其生產過程(原料、包裝、交通)採取了多少減緩環境衝擊的行動,但對重要利害關係人的「溝通管理」仍不到位。若麥當勞想傳遞組織本身極為重視永續議題,那麼便能以適當方式回應女孩們的請願,或許就能避免後續負面影響產生。
星巴克在溝通處理就相對積極、真實。2019年7月,亞利桑那州地區的六位警員被突然要求離開星巴克,只因店員認為他們會使客人感到「不安全」,進而引發公眾一片譁然。對此,星巴克便非常迅速地向該區警察部門發表道歉聲明。相較前一年,在兩位黑人於費城星巴克遭逮捕後,陷入眾家媒體關注的窘境,明顯回應較為迅速。
首先,組織可以讓每位團隊成員知道,如何以適當地方式回應顧客和社群媒體的評論、留言。其次,企業應該明確讓團隊成員了解組織願景,並正視「真誠且真實溝通」的重要性。當組織文化根深蒂固,且保持真實、一致,則組織的形象將會更清楚地被利害關係人了解,並在處理危機問題時更為輕鬆。
要保持真實、一致就不能忽略「組織透明化」。若公司重視員工,並分享相關資訊,便能賦予他們足以回應這些議題與挑戰的信心,進而降低溝通的困難度。
改善企業的溝通政策,應包含最新資訊的傳遞,以及詳細的說明。除此之外,還得讓整個組織上至執行長、行銷長、總經理,下至保全與工讀生一同了解組織的理念和精神。當組織文化受到尊重,企業對外的溝通力也將隨之提升。
在品牌危機發生後,更需要進一步召集溝通小組分析下述重點:
最重要的是,若企業自認為關心環境議題,就應先行思考需要投入多少資源進行組織聲明及行動上,讓組織保持一致性。若企業在面臨危機後,才提出改善回應的方式,那麼就應重新審視你的溝通策略了。
註冊會員並免費訂閱《CSRone電子報》,建立個人永續書單、獲取更多永續新知!
資料來源:How Authenticity Can Combat Brand Reputation Crises
圖片來源:Pixabay
延伸閱讀:
【CSR溝通力】永續多元方程式:教你說一個好故事!
跨域跨界又跨部門!永續從業人員需要的5大溝通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