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強制要求後截至2017年9月30日前,有98家企業在社會面向實行其企業社會責任政策,其餘兩家仍未於社會面實行企業社會責任政策。92家企業在其報告中揭露企業社會責任政策的執行模式。然而只有69家公司揭露有關企業社會責任計畫的財務盈餘處理資訊,因為該法案要求該盈餘不能列入營業利潤中。
至目前為止,共有98家企業有企業社會責任委員會,其中相較於2014至2015年間有80家企業有獨立的企業社會責任委員會,2016至2017年間增加至90家。然而其餘兩家已連續兩年沒有揭露企業社會責任委員會組成的資訊。
在有公布其企業社會責任委員會組成的企業中,38家(占百大39%)企業其CSR委員會有3名成員,而有60家(占百大61%)企業其CSR委員會有4名以上成員。值得注意的是,45家企業的企業社會責任委員會都有獨立董事擔任
在分析的100家企業中,有95間符合《公司法》規定須將2%淨利用於企業社會責任計畫。而值得一提的是,不在規範的5間公司也都有投入經費於企業社會責任專案中,且有4間連續做了3年。
於16年至17年間,有37家企業在企業社會責任方面花費少於2%的規定,因此需要提出為何沒有達標的理由。36家公司提出了解釋,下表描述了這些企業無法達成2%的原因。
此外,在2017年100間企業中,有34間會透過外部機構執行其企業社會責任專案,而2016只有19家;57間公司透過自己的基金會或合作廠商執行企業社會責任專案;還有967個專案支出達到3014億盧比。有60%印度的落後地區位於6個州,這些州只收到約15%的企業社會責任基金,而落後地區只占印度15%的5個州,卻收到70%或更多的企業社會責任基金。
根據下圖,能源電力產業、銀行金融服務產業與IT軟體產業為2017年企業社會責任支出最多的前三名;服務業則在2%的規定下漲幅最多(168%),其次是電信業(164%)、製藥產業(158%)和IT軟體產業(153%)。
2013年通過的印度新《公司法》為印度的永續發展設定了一個明確的框架,而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SDGs)也設定了確切的目標,使企業可以衡量其企業社會責任計畫的結果。
印度企業的企業社會責任計畫中,大約有56%的專案還有支出和健康與教育有關,顯示企業對於健康與教育的重視;超過1300項專案、5000億盧比與5項SDGs相關,主要透過基金會或廠商合作實行專案;只有20%的企業將其企業社會責任計畫與SDGs做連結,並於報告書中揭露。
總體來說,比起前幾年已經有所進步,但印度企業在揭露企業社會責任政策開支與盈餘,還有專案相關的直接或間接費用仍有一些改進空間。
資料來源:KPMG: India's CSR reporting survey 2017
圖片來源:KPMG: India's CSR reporting survey 2017、Naveed Ahmed
延伸閱讀:
巴黎協定難達標?歐盟與6國氣候行動大盤點
台灣首次聚集150位獨立董事 結合CSR邁向企業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