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只占地球陸地面積的3%不到,卻消耗將近70%的全球最終能源,產生75%的碳排放,且未來城市將持續發展其榮景,基礎建設的設立與土地使用的改變,對減緩氣候變遷有深遠的意涵。唯有徹底落實SDG 11,我們才能真正達成減緩氣候變遷的成果。
我們今日所做的決定,無論是土地使用、交通基礎建設、能源供給、食物系統、水資源取得、都市綠地,抑或促進社會凝聚力的機制,對城市而言,都具有長遠的影響,是一旦建立就根深蒂固的。
這正是為什麼我們必須投入長期的規劃、讓企業與非政府組織站在同一陣線,並拓展至社區以確保永續都市發展得以成形。遵循SDG 11的標準與引導,將能讓您的城市在變化多端的世界中,找到實現社會正義與和諧的道路。
這類型的規劃極其重要,要確認是否投資在正確的專案上。舉例來說,城市不該在易受風暴及沿海洪水的海岸線建造房屋,將街道樹與都市綠地合併考量能幫助降低都市熱島效應。
建立地區性的夥伴關係有助於打造適應力強的基礎建設、服務與緊急管理支援的網絡。尤其是城市擴張時,要創設出面對艱鉅議題仍能快速恢復的社區,確實參與SDG 11的規劃與執行,是相當關鍵的環節。
如果全球市長不願將永續都市列為優先事項,這一切將淪為空談。您有權力改變您的都市發展方向,讓它成為一個永續、兼容並蓄且具社會正義的地區。您有權力為您的鄰居打造更美好的未來。但是若您選擇忽略歷年氣候變遷的相關研究,那麼所有美好都不會發生,不單單是我們有義務要減緩氣候變遷,也要培養面對衝擊所該有的適應與恢復能力。
2016年10月在厄瓜多首都—基多(Quito)舉行了聯合國住居與城市永續發展大會(Habitat III conference),是全球市長發聲的第一步。各地領導者制訂出《新城市議程(New Urban Agenda)》,說明對城市永續、韌性與發展的最佳措施。
城市發展藍圖將建立在全球市長通過的氣候高峰會及相關組織所取得的進展,包含地方政府環境行動理事會(ILocal Governments for Sustainability,簡稱ICLEI)、C40城市氣候領導聯盟(C40 Climate Leadership Group)以及100大最具彈性城市(100 Resilient Cities)等等。《新城市議程》將會把SDG 11與巴黎協定緊密連結。
聯合國住居與城市永續發展大會為當地領導人提供了發展策略的學習、分享與合作機會,即便內容有點過於夢寐以求,全球各地的討論仍會不斷進行。彼此分享落實SDG 11的資訊與方法,為建立永續城市與社區,共勉之!
圖片來源:GraphicStock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