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28 | 作者:CSRone / 林新雅 / 蔡孟儒

【永續趨勢】3種城市交通新模式興起 環保便利高效率

 《重點摘要》隨著電動車、自駕車、共享經濟、智慧型手機等發展與相互影響,未來交通模式預期將出現革新,既能提升效率也減少汙染,大幅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質。

 

對城市龐大的人口而言,發達的交通運輸是不可或缺的,無論上下班通勤、將生活物資送至商場、出清垃圾,皆有賴於此。

隨著將來城市的規模還會更大,密度還會更高,在這個趨勢之下,要有更高效率的交通系統,市民曾能繼續享有便利的生活,才不會因更大的交通流量而陷於車陣之中。

 

交通運輸新契機:電動車、自駕車、共享經濟、行動叫車等結合

由於近年來的電動車、自駕車、共享經濟與手機叫車服務等發展,未來的城市交通有了變革的契機。尤其是共享經濟與電動車之間,更有相互支持的作用,因為車輛共享更頻繁,購車的經濟效益就更高,電動車的銷售預期會因此提升,銷售多、產量大,進一步促成創新並降低電池成本,更讓電動車及支援設備得以普及。

加上智慧型手機與私募資本的支持,在未來幾年裡,新的交通模式可能興起,2030年可達到三種新交通模式。

 

三種交通模式

模式一:潔淨與共享的運輸(Clean and Shared)

城市特色:人口密度極高、又有嚴重塞車問題的城市

例子:印度的德里(Delhi)、孟買(Mumbai)、墨西哥市(Mexico City)

這些城市都正在經歷快速都市化的過程,且多有馬路壅塞及空氣品質低落的狀況,此外,由於基礎建設通常還不完善,當地民眾也未能善加遵守交通法規,短中期來看,自動駕駛車的推行並不合適。較切合當地情況的方法,是先推廣電氣化大眾運輸與提高車輛共享,同時限制私人擁有汽車的數量,以提升每趟交通的使用效率與安全

 

模式二:私人自駕車(Private Autonomy)

城市特色:在已開發國家,有些城市以不規則的方式成長發展與增加通勤規模

例子:洛杉磯(2013年報告顯示:當地交通堵塞問題,每年造成230億美金的損失)

麥肯錫建議,藉由推廣自駕車技術與電動車,並讓出更多道路給這類新車種。另外,儘管在這情況下,私有車輛還是有很大的存在空間,但車輛共享與叫車服務是可在此模式中佔一席之地。然而,這也有可能造成一種情況的發生:由於電動車行駛的邊際成本較低,自駕車又無需有駕駛留意路況,交通流量可能因而更大,原先已提升的交通效率可能又因此打折扣

 

模式三:無縫移動(Seamless Mobility)

城市特色:人口密集又高收入的城市

例子:芝加哥、香港、倫敦、新加坡

這種模式是一種徹底的改變。在此模式下,自駕車技術、電動車與車輛共享相結合,加上先進的交通管理軟體,與原來的高品質大眾運輸相輔相成,交通預期會變得更便宜、更方便。若這種模式得以落實,車輛共享與更高的使用率,將會使車輛的數目變少,路上的電動車則會占總車量的三分之二,所有電動車中又會有超過40%屬自駕車

 

根據彭博新能源金融(Bloomberg New Energy Finance)與麥肯錫(McKinsey)共同出版的調查報告《An integrated perspective on the future of mobility》,將三種模式帶來的累計社會益處以金錢量化,到2030年,第一種模式共累計為每人帶來等同2,800美金的價值(約台幣86,079元);第二種模式為每人3,300美金(約台幣101,466元);第三種模式為每人7,400美金(約台幣227,530元)。

 

交通模式的結構性改變

以上的新交通模式若要成功,民間與官方的協調溝通勢在必行,因為車輛共享與自駕車會瓜分掉原先大眾運輸的載客市場,同時針對燃油的徵稅也得隨之修改,基礎建設的使用費用也必須重新訂價。

其他相關產業的處境亦將改變,隨著電動車的發展,全球在2030年時預計有3%的電力用於電動車,為了應付大量電動車充電,電力業者得制定新的尖峰與離峰時間定價,以及興建充電設施。

汽車製造商則可能開始提供運輸服務,而非僅是出售車輛;石油業者則要設法轉型或發展新業務;資訊業者會得到更多機會,因為車用感應裝置與軟體將更普及,而且從交通系統蒐集來的龐大數據也會是極具價值的資產。

若在這個交通的新趨勢中把握機會,不僅交通將更方便、更有效率,汙染與意外也會減少,市民的生活品質就進一步提升。

 

《延伸閱讀》

英特爾無人車亞太區調查,台灣民眾認知度、購買意願居冠!

交通減碳效能比較 電動車優於氫能車

高雄市政府擬2017年試行艾爾馬無人駕駛接駁車

 

資料來源:Mckinsey & Company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