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2 | 作者:台灣影響力投資協會

台灣永續金融最終目標: 借鏡國際、聚焦 SDGs、建基準、防洗綠,健全影響力投資生態系

(第二屆「台灣影響力投資國際論壇」活動大合照)

第二屆「台灣影響力投資國際論壇」於12月8日在政治大學公企中心舉行(實體/線上同步),由「台灣影響力投資協會(Taiwan Impact Investing Association, TIIA)」主辦,國內產官學研媒及全球指標性組織等領袖齊聚一堂,以「從 ESG 到影響力投資 - 用資本成就永續大未來(From ESG to Impact Investing, Mobilizing Capital Towards a Sustainable Future)」為主題,共同探討如何在台灣建構更健全的影響力投資生態系,分享投信投顧、資產管理、慈善基金的實務經驗,並解析在後 COP27 時代如何引領資本發揮能永續經營、可衡量的影響力。

全球規模持續擴大、影響力投資呈跳躍式成長

「全球影響力投資聯盟」(Global Impact Investing Network, GIIN)指出,去年(2021 年)全球「影響力投資」的規模接近 1.2 兆美元,較 2019 年(上一次調查)成長 63%,是永續金融中成長最快速的類別,主要動力來自(ㄧ)新興世代的需求(拉力),特別是資產成長最快的 X 世代與千禧世代,他們認為追求獲利(profit)與理想(purpose)不相違背;以及(二)私人資本的投入(推力),在政府財政拮据下找到投資獲利的商機,也彌補了社會與環境所需資金的缺口,如知名的 KKRBain CapitalTPG’s The Rise Fund 等紛紛投入。

台灣的影響力投資仍處於萌芽階段,方興未艾

金管會以「整合金融資源,支持淨零轉型」為願景,今年九月推出「綠色金融行動方案 3.0」,積極推展 ESG ,但影響力投資領域仍亟待開發。

以影響力投資的指標之一「永續發展債券」為例,南韓截至今年第三季為止,累積發行了約1000億美金,是現今台灣3600億台幣(約120億美金)的8倍左右。若進一步分析「永續發展債券」項下的「可持續發展債券」,南韓是全球單一國家發行量最大的國家,截至今年第二季為止的發行量約350億美金,是現今台灣800億台幣(27億美金)的13倍左右(但若扣除國外智利政府及高盛來台的發行量之後相差近50倍左右),均顯示台灣本土金融機構與企業的投入仍十分有限,有很大的成長空間,不如南韓政府積極促進民間資本大量投入影響力投資。

又以慈善基金為例,近年國內法規偏重防弊而非興利,嚴格限制基金會與公益信託的投資,導致優質或閒置的慈善資金無法投入影響力投資,提供耐心的資本,與國際趨勢大相徑庭。

台灣亟需填補缺口,健全影響力生態系的發展

去年論壇的開場貴賓金管會證期局張振山局長曾指出:『影響力投資是台灣永續金融的最終目標』,而健全的生態系是影響力投資發展的關鍵,TIIA 分析,目前台灣的影響力生態系有下列六大缺口或斷鏈,亟需各方積極協助:

  1. 關鍵推手如政府、金融機構,對影響力投資認知不足
  2. 國際知識分享平台、資訊化篩選模型及專業人才欠缺
  3. 影響力投資的資金來源與渠道的多元化與創新性有限
  4. 主題性及國家級投資基金(Fund of Fund, FoF)均未到位
  5. 防止洗綠的信任機制,如產品分類認證及揭露仍待建立
  6. 影響力投資的衡量基準、管理機制及報告準則未臻成熟

必須借鏡國際、聚焦SDGs、建基準、防洗綠

為填補前述生態系的缺口,尤其需要借鏡國際經驗,因此本次論壇特別邀請 GIIN、「全球影響力投資執委會」(Global Steering Group for Impact Investing ,GSG)及「亞洲社會投資網絡」(Asian Venture Philanthropy Network, AVPN)等全球指標性組織的 CEO 們分享最新的國際發展動態,包含更加聚焦於 SDGs 影響力的揭露、建立影響力的評估與分類基準,達到防洗綠、洗影響力的最終目標。

在聚焦 SDGs 方面,例如中信金控(GIIN 在台灣的第一家會員)在今年五月中公佈了「影響力評估試行報告」,運用 GIIN 提出的影響力衡量工具 IRIS+,對彰芳離岸風電、台中洲際棒球場及珍傳愛小額壽險等三個項目進行影響力評估,並據此做成報告,專注在對社會或環境問題的解決方案,聚焦其對 SDGs 的貢獻,而非侷限於 ESG 績效的評估。

在建基準、防洗綠方面,本次論壇主講人之一,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理事長王儷玲教授表示,『許多投資機構開始發展嚴謹模型,透過多元因子的指標及更透明化的流程,以具體測量指標來衡量影響力投資』,這些創新之舉,源自去年三月歐盟正式上路的「永續金融揭露規範」(Sustainable Finance Disclosure Regulation, SFDR),旨在剔除漂綠基金,其中三條分類標準至關重要:(一)第六條是入門款,納入 ESG,將有永續的風險納入到投資決策,只需揭露永續的風險對財務的影響即可,被稱為泛 ESG基金,或是淺綠基金;(二)第八條是基本款,綁定 ESG,致力於挑選提升環境、社會的永續發展特徵之投資標的,可稱為綠色基金,或真正的 ESG 基金;(三)第九條是進階款,聚焦 SDGs,能對環境、社會的永續發展可以造成正面影響,例如以再生能源、性別平等、脫貧等為投資主題,可稱為深綠基金,或真正的影響力基金。

後COP27時代,將為影響力投資帶來更多機會

本次論壇主講人之一,安聯環球投資 全球永續暨影響力投資總監 Matt Christensen 認為上月結束的 2022 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7)將為影響力投資帶來三大機會:(一)更加關注如何調適氣候變化(Climate Adaptation)而非僅減緩氣候變化,如 COP27 發起的「促進糧食與農業可持續發展轉型」 (Food and Agriculture for Sustainable Transformation Initiative)以及「農業氣候創新任務」(Agriculture Innovation Mission for Climate)等倡議將有助於推動永續農業的發展勢頭;(二)影響力投資生態系將獲得更多政策支持,包括影響力投資的評估框架、專業知識,以及全球人才發展等範疇;(三)政府和民營企業合作(PPP)將在影響力投資中發揮更重要作用,例如混合融資(Blended Finance)不但有助降低投資相關風險,並能推動更多民營機構參與其中。隨著公營部門支持力度加大,以及民營機構的投資意願增加,將有助擴大混合融資工具運用範疇,進而提升應對氣候變化的影響力。

從ESG到影響力投資,導引市場資本、共創永續價值

TIIA相信,未來十年,除了風險和報酬之外,影響力將有機會成為投資的第三維度,投資分析將越來越注重具體、可衡量,並且對社會與環境議題發揮積極的影響力。TIIA 將繼續倡議台灣生態系各方,借鏡國際、聚焦 SDGs、建基準、防洗綠的基礎工程,除了吸引國內外的投資機構與企業參與之外,更期待政府積極導入民間多元化的資金投入,例如退休、保險、慈善基金及共同基金等,讓影響力投資成為台灣正向轉型與社會永續的驅動力。

永續共創夥伴:中國信託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永續合作夥伴:安聯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永續共好夥伴:星展銀行、投信投顧公會、安侯永續發展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國泰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純石全球投資控股集團、嘉威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台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臺灣證券交易所、臺灣期貨交易所

永續媒體夥伴CSR@天下、CSRone

資料來源:台灣投資影響力協會新聞稿
圖片來源:台灣投資影響力協會新聞稿


延伸閱讀:
扭轉投資思維 影響力投資讓你獲利更讓社會獲益
最新台灣永續投資調查出爐 永續投資資產總額年成長15%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