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2 | 作者:環境資訊中心/編譯姜唯

氣候承諾不足 本世紀末將升溫2.7°C 聯合國最新碳排差距報告出爐

聯合國26日發布《2021年排放差距報告》(Emissions Gap Report 2021)指出,世界各國未來十年因應氣候變遷的最新計畫,距離要避免全球升溫達到危險程度,還差得很遠。排放差距指的是目前的承諾與計畫和避免氣溫急劇上升所需的行動,兩者之間的差距。

全球2030年中期減碳措施還不夠

下週聯合國將在格拉斯哥舉行氣候峰會,許多政府更新了他們對於巴黎氣候協定的承諾,要從現在到2030年之間採取更多措施來減少碳排放,包括阿根廷、英國、加拿大、歐盟、南非和美國。

但最新報告發現,這些新承諾的總和,只能達成這個十年所需的額外減排量的1/7,距離將全球升溫控制在比工業化前水準高1.5°C內還非常遠。科學家們說,如果超過這個臨界值,全球暖化帶來的危險,如致命的熱浪、缺水、作物歉收和生態系統瓦解,就會急劇增加。

這還是每個國家都確實履行其減排承諾的情況。報告發現,許多政府仍未制定相關政策或法律來實現其既定的近期目標。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執行主任安德森(Inger Andersen)在聲明中表示:「全世界必須意識到人類身為一個物種,面臨迫在眉睫的危險。為了將全球暖化限制在1.5°C,我們有八年時間將溫室氣體排放量幾乎減半:八年時間制定計畫、制定政策、實施政策並最終實現減排。」

報告估計,即使各國實現他們最新的氣候承諾,即所謂的國家自主貢獻,2100年全世界仍將升溫約2.7°C,與其他研究結果大致相符。

「災難」當頭 中印俄等碳排大戶置身事外

科學家警告,如此大幅的暖化將大大增加未來幾年全球發生熱浪、乾旱、洪水和野火的風險。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最近形容這樣的結果是「災難」。

人們期望在格拉斯哥峰會上,全球領袖們將能討論如何加速因應氣候變遷。但最新的分析顯示,迄今為止的進展參差不齊。

有些國家表示願意做更多。例如,美國總統拜登承諾2030年,美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將比2005年減少50%,大約是之前目標的兩倍。英國、加拿大、日本和歐盟也承諾在十年內更深度減排。

但其他主要排放國,包括印度、土耳其和沙烏地阿拉伯,迄今尚未提出新的短期承諾。報告發現,從現在到2030年,有些國家的最新承諾,向俄羅斯或澳洲,不太可能產生任何實際的減排效果。

身為世界最大溫室氣體排放國的中國,仍然是個變數。儘管尚未正式更新其巴黎協定承諾,但習近平已表示,中國的排放量可能會比其先前承諾的2030年前達到峰值,同時計畫加快發展再生能源和核電。

氣候承諾難落實 各方立場僵持不下

聯合國報告發現,如果實現這些目標,可能可以下修預期未來排放量,不過全世界還是會遠遠落後巴黎協定目標。環保行動者呼籲中國採取更多措施來抑制對煤炭的需求,煤炭是所有化石燃料中最髒的一種。

新報告也警告說,就算有新的氣候承諾,也要靠支持它們的政策來實踐,而是否能落實仍然是個大問號。

例如,歐盟提出了全面的新氣候法案,包括更嚴格的工業排放上限、電動汽車的新目標以及對碳密集型進口徵收邊境稅,以實現其2030年將排放量比1990年減少55%的目標。但這些提案仍需得到所有27個成員國的批准,而且許多提案仍與產業組織立場僵持不下。

在美國,拜登政府仍在努力釐清該如何實現其承諾,因為主要的氣候法案尚未得到國會的批准。最近的分析發現,慷慨地對風能、太陽能和其他乾淨能源提供稅收獎勵,嚴格限制發電廠和汽車排氣管污染,以及各州頒布的一系列氣候法,該國可能能夠實現其目標。但這些行動都還沒有得到保證。

報告稱,更糟的是,在COVID-19疫情之後,大多數國家幾乎都浪費了「綠色振興」的機會。過去一年政府在刺激措施上花費了超過16兆美元,卻多集中在傳統化石燃料,不到1/5用於促進低碳方案。因此,全球排放量在2020年下降後,今年將大幅反彈。

報告估計 若各國守住淨零承諾 升溫能控制在2.2°C

聯合國報告還指出,現在已有50多個國家正式通過實現淨零排放目標,實際上這是承諾在某個日期之前停止向大氣排放溫室氣體。美國承諾要在2050年實現淨零。中國表示希望在2060年實現。本週,沙烏地阿拉伯也公布了淨零目標。

理論上,這些目標可能會產生強大的影響。報告估計,假設各國真的堅持到底,2100年全世界有機會將全球暖化限制在2.2°C左右。

但目前尚不清楚這些目標實際上有多大合理性。報告指出,許多淨零承諾仍然含糊不清,而且往往與許多國家在未來十年緩慢的減排計畫對不起來。報告稱:「迫切需要近期目標和行動來支持這些承諾,才能相信最終可以實現淨零排放。」

該報告就如何縮小排放差距提供了幾項建議。例如,各國可以採取更多措施來減少甲烷的排放。甲烷是一種強效溫室氣體,經常從石油和天然氣設施中洩漏出來,或由畜牧生產和垃圾掩埋場產生。報告指出,大部分甲烷可以以低成本捕捉或減少,例如修復管道洩漏或減少食物浪費。

參考資料

 

資料來源:環境資訊中心
圖片來源:Chris LeBoutillier


延伸閱讀:
台灣已升溫1.6°C 中研院分析減碳最好、最差狀況:世紀末前我們可能失去冬天
研究:若升溫失控 G7每年經濟損失將達8.5% 等同兩倍疫情衝擊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