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投5千多億推交通改善計畫 6年仍不見成效
歐洲審計院 (ECA) 指出,儘管交通擁擠,歐盟甚至投入163億歐元要推動交通改善計畫,但歐洲通勤族使用大眾運輸工具或騎腳踏車意願並未明顯增加,依然偏好開車勝過於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歐洲審計院 (European Court of Auditors,ECA)指出,儘管交通擁擠,歐洲通勤族依然偏好開車勝過於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英國衛報報導,歐盟投入163億歐元(約新台幣5465億元)要在2014年至2020年推動都市交通改善計畫,改變民眾前往市區交通方式。不過,ECA發現,民眾使用大眾運輸工具或騎腳踏車意願並未明顯增加。
ECA在「歐盟都市永續流動」報告中提到,「說服市民離開駕車舒適圈、採用其他交通型式通常是個挑戰。即使許多城市推出措施擴增大眾交通工具品質和數量,仍未見自用車使用量明顯減少」。
ECA訪視德國、西班牙、波蘭、義大利共八個城市,進一步調查88個城市、評估15個交通計畫後,呼籲歐洲國家改善政治領導力。
審核員表示,即便交通阻塞日益嚴重,開車進入市區依然比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快,導致溫室氣體排放增加。不過,報告指出,2019年在尖峰時段開車,可在30分鐘內到達的馬德里、巴塞隆納、漢堡區域面積小於較2012年,巴勒莫、華沙、拿坡里、萊比錫也有相似情況,但規模較小。
ECA一名資深審計員表示,「我們未發現明顯邁向更永續交通方式的證據。此外,在分析的多數城市中,因交通量不斷擴增、壅塞惡化,導致溫室氣體排放持續不斷增加」。
各地雖然獲得歐盟補助,卻未遵守歐盟執委會關於如何運用資金的指南。資金被浪費在人謀不臧的計畫,各城市計畫通常缺少整合。
很少城市實施塞車費政策,也未積極建設自行車道,而大眾交通系統面臨財務壓力。
資深審計員表示,塞車每年造成歐盟損失2700億歐元,歐盟提供的基金應該更緊密的與改變民眾交通方式計畫連結。他說,「交通阻塞對於經濟成長有負面的影響。96%歐盟公民住在暴露於有害健康的空氣汙染市區,交通的環境成本估計每年高達數千億歐元」。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圖片來源:Chinh Le Du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