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7 | 作者:工商時報/蔡淑芬

臺灣2030邁向社會創新 產官學擘藍圖

KPMG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致力於推動社會創新、社會企業的發展,隨著年營收破千萬的社企越來越多,證明了將解決社會問題轉化為可獲利的商業模式確實可行。KPMG安侯建業日前舉辦2019社會企業&社會創新論壇,以「Taiwan 2030 What & Will?社會創新未來式」為題,邀請產官學界共同描繪臺灣社會創新的藍圖。

社會創新藍圖 各方參與

KPMG安侯建業主席于紀隆會中強調,世界經濟論壇每年調查全球前十大風險,近年來環境與社會風險已提升到世界前五大風險之列。為了描繪2030臺灣社會企業創新藍圖,KPMG安侯建業提出四個思考方向:

  1. 有哪些國際經驗可供借鏡?
  2. 只關注財務指標,能否創造出我們想要的未來?
  3. 來自不同世代、不同觀點的人,如何合作?
  4. 企業如何從社會參與創造新商機?

在社會創新的過程中,政府是不可或缺的一環,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提到,2018年立法院通過「社會創新行動方案」,並以88億元的預算開始推動。而方案的來源,摒棄過去由上而下的指導方式,而是由基層提出需求。

目前,唐鳳已規劃將政府作為平台,讓社會企業可將資金投注後的營運成果公開揭露,對資金提供者、社會大眾「給個交代(accountability)」,當彼此都知道做事的目標與內容後,社企、企業、學校、政府更容易形成具有共同目標的夥伴關係,推動社會創新、社企的發展。

投資於社企的資金,投資人當然在意的是能否獲利。活水社企投資開發總經理陳一強提到,活水所進行的影響力投資「淨利共益計畫」,以環境保護為選股主題最後投資了臺灣11家上市公司,藉此改變資金的投資方向與文化,這個前期試驗計畫確實也彰顯了影響力投資仍然可以帶來亮眼的投資收益。對股東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揭露」,而揭露本身就代表著負責,為社企的目標與經營成果負責。

勞動部勞動基金運用局局長蔡豐清則提到,目前勞動基金總計約6兆元,而其中420億元挹注於永續指數投資,未來資金運用的方向,公司治理絕對是首要考量。

解決社會問題 形成夥伴經濟

論壇也邀集不同世代的社企創業家分享其創立理念與經營歷程,包括致力於改變國人對移工印象,並創辦移工學校的One forty創辦人陳凱翔、努力將產品成分回歸本質,減少不必要成分的綠藤生機共同創辦人廖怡雯,以及為癌症病人送餐,打造全方位營養照護的奇力愛執行長王品喬。

許多大型企業帶著其供應商、客戶共創夥伴經濟,既能賺錢又能做好事。展碁國際總經理林佳璋提到,該公司所創立的「中小企業的夥伴創值平台」,就是利用宏碁集團的品牌經驗,Know-how與資源,協助臺灣中小企業開始向國際打品牌戰,提升企業價值,而不是停留在過去成為產品代工的供應商。

而反對化妝品動物實驗、首創社區公平交易的美體小舖,其臺灣總經理張祖蕙提到,未來將公平貿易來源之原料從現有的19種擴充至40種,建立產品可追溯來源,保護1萬公頃的森林及動物棲息地,並教導農民符合生態所需的生產知識。積極在台灣導入社會企業產品及推動食品供應革新的家樂福企業社會責任暨溝通部門總監蘇小真,則以店內首創販售非籠飼雞蛋為例,說明家樂福與供應商合作,並引導消費者支持好產品的通路商社會創新。

KTen協助社企 打造從發想到獲利的策略

安侯永續發展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正忠提及,「2030的臺灣,將會是何種樣貌?」過去五年來KPMG安侯建業與許多夥伴一起打造社會創新的生態系,這過程陪伴了超過100家社企穩健管理及開發市場、促進企業與社企的創新合作累積金額突破2億元、協助臺北市政府輔導45家社會企業。

為了協助社會創新的每個階段,從想法到行動,進而商業化到規模化,KPMG安侯建業開發了「KTen」,帶領客戶發展具衝擊的社會創新策略。KTen協助組織從社會目標發展穩健的管理能力,並評估社會衝擊的結果,並且協助客戶尋找投資夥伴-保險公司、銀行、資產管理公司、創投,用商業的語言說服投資人,共同用理念創造更好的未來。黃正忠強調,未來的十年是打群架的十年,社企與企業以夥伴經濟創造新商業模式,而政府與投資人也肩負打造生態系的責任,通力實踐臺灣2030美好的可能。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
圖片來源:KPMG


延伸閱讀:
國發基金助攻地方創生 投融資大加碼
響應Giving Tuesday 資誠搭建永續創意合作平台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