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08 | 作者:環境資訊中心/賴品瑀

國際報告:綠能成本大降、核電失競爭力 只剩中國大撒幣

非核家園政策將在這次大選遭遇擁核人士「以核養綠」公投挑戰,面對正方揚言核電低成本、穩定、成熟的說法,全國廢核行動平台11/6公布了「2018世界核電產業現況報告」等國際報告的翻譯文件,強調「國際趨勢就是顯示,核能越來越無關緊要了。」

報告指出,包括德國、比利時、瑞士、西班牙等目前核能佔比高過台灣的國家,都已經提出非核時程,而法、南韓、美、加等國,也都在實質「減核」中。目前僅剩下中國在大規模興建核電,全球興建中的50個核電機組,有16個位在中國。

廢核行動平台翻譯的《2018世界核電產業現況報告》,是由施耐德(Mycle Schneider)領導團隊獨立進行,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副秘書長洪申翰指出,施耐德為能源與核能專家,不但是歐洲多國的能源顧問,中國的核電計畫也向他諮詢、邀請他分享意見。

由於相當關注台灣的公投結果,施耐德為此記者會拍攝影片,出面提醒台灣民眾,全球核電佔比從1996年的高峰17.5%降到了目前的10%,核電已非國際趨勢,且核電機組的興建數量也持續下降,從2013年的68個下降到2018年的50個,當中有16個機組位在中國,其餘則大多處於無法如期完工、延宕多年的狀態。

施耐德強調,核電的成本上漲、但綠能近年卻大幅下降,核電成本將無法與天然氣與綠能競爭,以美國為例,由於綠能20年的躉購價格,比核能長期攤提的成本還低,因此美國在2009年至2025年間,有18座核電機組宣布提前關閉。而核能與綠能的價差將持續擴大,2017年核電只有1GW的淨成長,綠能卻有150GW,因此施耐德直言,核能未來在電力市場中將會越來越「無關緊要」,已是瀕臨消亡的產業。

洪申翰指出,全球核電產業正在衰退,核電在成本上已經沒有競爭力了,部分國家,如美英,僅為了保留核武,才會不顧成本的維持核能機組。

除了核電的成本已非優勢,對於擁核者「減煤減碳靠核電」的說詞,台大教授徐光蓉則指出,在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的清潔發展機制當中,已經明確將核電排除在減碳路徑中。徐光蓉強調,核電將阻礙更好的減輕行動,這是對氣候變遷有阻礙的。

台大社科院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趙家緯解釋說,IPCC 2014認為,雖然核電可以削減碳排,但全球也將因為此用核電,承擔著核災風險、鈾礦開採風險、核廢處理、核武擴散等疑慮。全球若不新增核電興建計畫,仍可藉著節能、提高能源效率、綠能來達成減碳目標,因此報告直言「將核電排除在減碳選項以外,僅會導致減碳成本些微增加。」

趙家緯指出,即便是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自己在2018年的最新預測,2050年高情境核電佔比是11.7%、悲觀的低情境更只有5.6%。而且,從2014年開始不斷下修其預測2050年核能裝置容量的佔比,這個「越來越悲觀的樂觀」預測,從2014年的1091GW一路下修,到了2018年已是預測僅有748GW了。

趙家緯表示,IAEA調整預測的原因,主要是天然氣價格偏低、各國支持綠能的趨勢,以及部分區域因為財務上的不確定、電力消費量趨緩,都挑戰著需要大資本投資的核電計畫。

 

資料來源:環境資訊中心
圖片來源:Scott Webb


延伸閱讀:
國際能源總署:2027 年風能將成為歐洲最大能源來源
全球綠能投資 超過煤、核、天然氣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