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11 | 作者:環境資訊中心

抗塑戰爭 印度環境部長籲:每天實踐一項綠行動

每年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不同於地球日,世界環境日始於1970年4月22日的草根運動和環境教育活動,由聯合國於1974年訂定。但今年,這兩個特殊日子有個共同的主題——對抗塑膠污染。

每年世界環境日的全球主辦國都不同,今年輪到印度。在這天,印度發起了一系列歷史性的活動,從全國大清掃到各邦、各大學和國家公園的一次性塑膠禁令。印度目前有13億人口,該國環境部長也在此時呼籲:「如果每個印度人每天實踐一項綠色行動,就能為國內帶來革命性的變化。」

塑膠垃圾。圖片來源:Frank Gruber(CC BY-NC-ND 2.0)

為了世界環境日,印度政府更表示將清理多達100個歷史古蹟,包括世界知名的泰姬瑪哈陵。

世界環境日行動號召 拒絕你不能重複使用的東西

全球在世界環境日進行了3000多場慶祝活動。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2018世界環境日主題「對抗塑膠污染」是一個行動號召,邀請每個人思考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習慣,減輕塑膠對自然、海洋、野生動物和我們自身健康的影響。雖然塑膠有許多重要用途,但我們已經過度依賴一次性或免洗塑膠,造成嚴重的環境後果。

「我們的世界被有害的塑膠廢棄物淹沒,」古特雷斯說,「每年有超過800萬噸塑膠進入海洋。海洋中的微塑膠現在超過了我們星系中恆星的數量。從偏遠的島嶼到北極,無處不在。如果目前的趨勢繼續下去,到了2050年,海洋中的塑膠將比魚還多。」

「世界環境日的訊息很簡單:拒絕一次性塑膠。拒絕你不能重複使用的東西,我們可以一起走向更乾淨、更綠的世界。」

印度環境森林和氣候變遷部長瓦德漢(Harsh Vardhan)呼籲國家和國際層級的所有利害關係者努力改善環境。瓦德漢表示,對印度而言,對抗塑膠污染不僅僅是口號,印度嚴肅看待這個議題。

瓦德漢指出,印度每天產生2.5萬噸塑膠垃圾;在印度,塑膠消費總量有70%被當作垃圾丟棄。

恆河的垃圾污染。圖片來源:Massimiliano Sticca(CC BY-NC-ND 2.0)

人造材料的最大宗 環境中累積達83億公噸

根據2017年由美國喬治亞大學科學家主持的研究,人類自1950年代開始量產合成材料以來,共製造出83億公噸的塑膠,其中大部分現在在垃圾掩埋場或自然環境中。

全球一年塑膠產量更從1950年代的200萬公噸,增加到2015年的4億多公噸,超過大多數其他人造材料。

到2015年,人類總計已經生產了83億公噸塑膠,其中63億噸已經成為廢棄物。這些廢棄物中只有9%被回收,12%被焚燒,79%在垃圾掩埋場或自然環境中累積。科學家估計,如果照目前的趨勢繼續下去,到2050年將有大約120億公噸塑膠垃圾進入垃圾掩埋場或自然環境。

環境部長喊話:每位印度人每天一個綠行動

瓦德漢與各國環境部長談話時斷言,沒有任何垃圾不能轉化為財富。

他舉卡什普爾市一間工廠為例,這間工廠已將10噸生物質轉化為3000公升乙醇。瓦德漢呼籲已開發國家提供技術、資金和研究成果來解決這個環境問題,並要求各國環境部長鼓勵民眾採行綠色優良行動,發起小型的社會運動。

「如果每個印度人每天實踐一項綠色行動,就能為國內帶來革命性的變化。」瓦德漢表示。

減塑政策多元多面向 全球60多國個案報告

印度總理莫迪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董事梭雷(Erik Solheim)在今年世界地球日上共同發表「一次性塑膠:永續性藍圖」(Single-use Plastics: A roadmap for Sustainability)報告。這份報告在印度政府和環境森林和氣候變遷部的協助下完成,蒐集來自全球超過60個國家的個案報告。

報告顯示,全球對抗塑膠污染的動能強勁,各國政府正加快步伐和行動範圍,以減少一次性塑膠的使用。

報告提出許多建議,包括政策制定者可以採取哪些具體行動來改善廢棄物管理、推廣環保替代品、教育消費者、實施自願減排的策略,以及如何成功禁用或針對一次性塑膠的使用和銷售課稅。

梭雷說:「研究顯示,減塑行動可以無痛且有利可圖,避免昂貴的下游污染成本,為人類和地球帶來利益。他在報告的前言中寫道:「塑膠不是問題。端看人類如何使用之。」

資料來源:環境資訊中心


延伸閱讀:台灣9企業奪亞洲CSR大獎 簡又新擔任國際評審主席

圖片來源:Sagar Chaudhray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