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影響力論壇/林子倫:去碳化將改變地緣政治
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表示,全球趨勢是朝向2050年的全球淨零轉型,需要創意與思考模式轉變。政府投入預算9,000億元至2030年,預計可帶動民間投資4兆元以上、創造5.9兆元產值,並創造55.1萬個就業機會。台灣的能源依賴度預計從2011年的97.4%降至50%以下。台灣2050淨零轉型有12項關鍵戰略,包括風電/光電、氫能、前瞻能源、節能等。

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昨(24)日表示,淨零碳排已是國際趨勢,2050全球淨零轉型,是跨世代的經濟社會轉型,需要想像力與創意,需要思考模式、商業模式的轉變。
他指出,政府推動2050淨零轉型主要計畫,至2030年將投入9,000億元預算,相關法令也配合修正(如氣候變遷因應法),預計到2030年,可帶動民間投資4兆元以上、創造5.9兆元產值,創造55.1萬個就業機會,能源依賴度會由2011年的97.4%,2050年降至50%以下。
經濟日報昨日舉辦「零淨台灣 2023永續影響力論壇」,林子倫以「淨零減碳的創意解方:從路徑到實踐」進行專題演講。他說,這兩年是國際處理環境關鍵的年代,大趨勢是對自然生態的挑戰,現在我們面臨氣候變遷的風險,新常態是極端氣候如洪水、乾旱不斷出現,是這個時代很大的挑戰,因為升溫是確認的。
他指出,氣候政治與淨零轉型有七大趨勢,包括氣候變遷從科學議程到政治議程,「去碳化」改變全球地緣政治版圖,能源轉型的大趨勢,碳定價時代來臨,城市與次國家體系的角色提升,企業扮演關鍵角色,氣候政治的崛起(世代正義)。
他說,因應淨零碳排,國家自訂貢獻(2030 NDC)強化關鍵作為,如整體再生能源裝置容量自2020年的9.6 GW,大增至2030年的45.46-46.12 GW,且節電增加了345.7億度,交通運具也全面推動電動化(如市區公車、公務車全面電動化)。在再生能源的擴充,削減碳排放,以及森林碳匯等措施,2050淨零排放規畫是有機會達成的,而我們的轉型策略是包括能源、產業、生活和社會四大面向。
林子倫表示,台灣2050淨零轉型有12項關鍵戰略,包括了風電/光電、氫能、前瞻能源、電力系統與儲能、節能、碳捕捉立即與封存、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資源循環零廢棄、自然碳匯、淨零綠生活、綠色金融與公正轉型等。
資料來源:
聯合報
圖片來源:Christian L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