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4 | 作者:SMART智富

碳排總量再5年用光?MSCI淨零指標追蹤上市公司減碳情形,ESG企業應加速落實這一點

在近年非常受到重視的ES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與公司治理)投資趨勢中,涉及的議題相當多,各方意見與觀點也不一定一致,但有一項是普遍受到多國重視,且在全球範圍內算是較有共識的主軸,就是人類文明產物造成對氣候變遷的影響。其中影響最深者,莫過於溫室氣體的排放。

工業革命之後,地表溫度不斷上升,被認為與人類文明產生的溫室氣體息息相關,因此,在2015年所達成的《巴黎協定》,為了幫地球降溫,或者說,至少先讓溫度上升的速度不要過快,因此設定出的重要目標之一是:限制全球氣溫的上漲,在本世紀結束前必須低於攝氏2度。

MSCI指標 追蹤上市公司減碳情形

如何達到這個目標?就是減少碳排放,近年來已有不少上市公司紛紛投入推動減少碳排放的行列,希望達成碳中和、淨零排放,或甚至更激進的負碳排等挑戰。而全球知名的金融指數編製公司MSCI(明晟),也根據此目標,針對MSCI ACWI IMI指數裡的上市公司,設計了MSCI淨零追蹤指標(MSCI Net-Zero Tracker)。

MSCI ACWI IMI指數含括全球9,300多家上市公司,可表彰全球99%的股票市值,可見其代表性,如果這些大公司都能率先達到淨零目標,對於阻止氣候暖化將帶來巨大效果。

那麼,現在的狀況如何呢?其實不容樂觀。根據MSCI於5月的報告,為達成《巴黎協定》,時間所剩不多了,若以2050年之前,要先達到控制氣溫上升在攝氏1.5度的初步目標,那麼,這些上市公司必須限制其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當量)的直接排放總量必須設限在614億噸,但以目前每年約110億噸的排放量,差不多再過5年多,這個可排放總量額度就會用光。

不容樂觀的是,MSCI這項指數所含括的上市公司,在2019年的直接碳排總量是113億噸,2020年降至103億噸,年減幅度約9%,但這僅是因新冠肺炎病毒帶來的全球大流行疫情,所造成的較大減幅,2021年預估又會上升到109億噸,雖仍比2019年略低,但卻高於2020年。也就是說,降低碳排的減速努力,成果仍然有限。

不過,也不能完全抹煞企業在這方面的努力,因為以全球經濟與生產規模,過去10年來是持續擴張的,但上市企業碳排量卻能維持平穩,2013年時,上市企業碳排量109億噸,跟2021年的預估值相當,顯示至少有先達成近乎零增長的基礎目標。

碳排量須納入上下游廠商 多家公司數據未反映真實

再以產業來區分,產生大量碳排的產業,以能源業、公共事業與原物料排名前3(以噸/百萬美元營收為排序依據)。

另外,在這份報告中也提醒,許多公司所交出的碳排報告,只列出其中的一部分,而非全貌。譬如有些公司提出的碳排報告,跟MSCI所做出的估計,幾無差異,有些公司則差距懸殊,主要差別通常在於是否有納入間接碳排的統計。

以生活與醫療用品巨擘寶僑(P&G),以及半導體設備大廠艾司摩爾(ASML.US)來說,提出過去1年的碳排放報告,被MSCI認定是100%統計完全,但歐洲的飛機製造商空中巴士(Airbus),被MSCI認為所交出的碳排報告僅有MSCI預估的3%,差距在於未納入範圍3,也就是產業鏈的上下游廠商所排放的量。而知名的汽車電池與電動車廠商比亞迪,也被MSCI認定,所交出的碳排報告僅有MSCI預估的16%,同樣是未納入範圍3廠商的排放量。

這也是致力於ESG企業應該要更花心思注意的,正如同注重上下游產業鏈的勞工權益一般,上下游產業鏈所產生的碳排,往往是帳面數字統計上最容易被忽視的,譬如能源業,產業鏈的間接碳排量,就是直接碳排量的數倍之多。

我們只有1個地球,形勢不容樂觀。如果說,目前比前幾年稍微好一點的發展,是美國重新回到了《巴黎協定》,以美國與美國企業在全球經濟的領導地位,這或許能使減碳工作加速被落實。

 

資料來源:風傳媒
圖片來源:Maxim Tolchinskiy

延伸閱讀:
中小企業「碳中和」第一步:碳盤查「產品」或「組織」二擇一
歐盟如何以零成本達成淨零?聽聽麥肯錫怎麼說…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