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3 | 作者:中央廣播電臺/編輯:張雅涵

戰亂與疫情 今年諾貝爾和平獎凸顯和平與糧食安全議題

2020諾貝爾和平獎(Nobel Peace Prize)被授予給聯合國食物援助組織世界糧食計劃署 (World Food Programme, WFP),以表彰該組織致力於為全球數億人民免於挨餓之苦所作出的努力,尤其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大流行可能已導致全球另有上千萬的人口陷入飢餓。

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主席安德森(Berit Reiss-Andersen)今天(2020109)在奧斯陸揭曉獲獎者時說,世界糧食計劃署是「阻止飢餓被利用為戰爭武器和衝突的一項重要驅動力量」。

世界糧食計劃署為聯合國機構,成立於1961年,去年幫助全球超過9,700萬人,向88個國家與地區的人們發放了150億份食物。這是和平獎第12次授予給隸屬聯合國的組織或領袖。

該組織竭盡各種方式將食物送達需要的人手上,包括以直升機空運,以及靠著大象或駱駝隊伍運給食物。根據該組織估計,全球約有6.9億人處於飢餓狀態,相當於每11人中就有1人受挨餓之苦。

和平才能終結飢餓

總部位於羅馬的該組織在推特上表示,「這是一項對這個世界的有力提醒,那就是和平與#零飢餓(#ZeroHunger)是攜手共進的。」

和平獎委員會主席安德森說,「在2020年的獎項,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希望,讓世界的目光轉向面臨飢餓和遭受飢餓之苦的上億人口。」

安德森並補充,「飢餓與武裝衝突的關係是一項惡性循環:戰爭和衝突可能導致糧食不安全和飢餓,同時,飢餓和糧食不安全可能導致潛在的衝突加劇,並引發使用暴力。」她並提醒,「除非我們結束戰爭和武裝衝突,否則我們永遠不會實現零飢餓的目標。」

世界糧食計劃署發言人菲里(Tomson Phiri)表示,贏得這項殊榮是「令人謙虛」和「驕傲的時刻」。 

專家們表示,儘管過去30年在消除飢餓問題上取得進展,但如果當前不平靜的趨勢持續下去,聯合國設定在2030年前消除飢餓的目標可能無法實現。

世界糧食計劃署說,戰爭可能是由飢餓引發的,但飢餓也是戰爭的結果,生活在衝突地區的人們面臨營養不良的可能性更高,是生活在和平國家的人民的3倍。而婦女和兒童通常是最容易受到飢餓威脅的群體。

該署署長畢斯利(David Beasley)9月曾表示,「除非我們終結衝突,否則我們無法解決飢餓問題。」

陷入連年戰火的葉門是最鮮明的例子,聯合國先前曾稱,葉門經歷著「全球最大的人道危機。」聯合國和各援助機構過去一再對葉門衝突的災難性後果作出警示,連年戰火已奪去上萬人生命,並導致逾300萬人流離失所,並使該國瀕臨飢荒。該署的數據顯示,葉門3,000萬人口中有三分之二的人不知道下一頓飯在哪裡。 

區域衝突加上疫情 飢餓人口遽增

2020年的前景由於COVID-19疫情全球大流行而顯得更加黯淡,疫情導致收入損失,使食物變得更加昂貴,以及對供應鏈造成動盪。

諾貝爾委員會說,「COVID-19大流行促使全球飢餓受害者的人數激增。」「在葉門、民主剛果、奈及利亞、南蘇丹和布吉納法索等國,暴力和大流行相結合,導致處於飢餓邊緣的人數急劇增加。」

世界糧食計劃署20204月曾警示,未來幾個月可能面臨多種形式的飢荒。聯合國在20207月的一份報告中說,因疫情引起的全球衰退,可能使另外8,300萬至1.32億人口陷入飢餓。

 

資料來源:中央廣播電臺
圖片來源:Luca Conti


延伸閱讀:
疫情恐引發全球供應危機? 5大糧食議題 FAO專家提建議
挑戰全球氣候變遷 克服世界飢餓危機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