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4 | 作者:環保署

最新調查:台灣民眾減塑共識高

環保署調查全臺民眾的環境素養,從回收近2萬份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我國環境素養表現皆相當不錯,學生組在環境知識、態度及行為構面之得分介於68.6~85.8分;教師組得分介於74.1~88.7分;公部門民眾得分介於76.6~85.1;私部門民眾介於63.4~86.6分;其他民眾介於50~64.6分。因環境教育法推動近10年,讓教師、學生及民眾均能持續增進環境素養,且此次調查也發現國人願意減少使用塑膠袋及塑膠吸管,配合落實垃圾分類及資源回收行動,並相當關心氣候變遷等環境議題。

環保署綜計處處長劉宗勇表示,台灣的資源回收成效良好,此調查中也顯示民眾「很有態度」才能同心做好。「環境教育作得好,環境政策才推得動。」劉宗勇強調,這份調查再次提醒,全民環境教育是最重要的紮根。

執行此調查計畫的團隊成員世新大學教授劉湘瑤表示,今次調查顯示,教師、學生與民眾都很有「環保態度」,但出社會後的民眾,在環境知識與環境行為上成績略差於學生、教師與公部門員工;學生之間的環境行動分數,也有隨著學制升級而有略降又回升的趨勢,甚至高中生自評在行為上68分略低。公部門、教師在知識表現最好,一般民眾雖然態度上高分,但知識與行為有待加強。其中限塑態度上雖有共識,但是行為上,學生、一邊民眾自認願意自備碗筷、湯匙、水杯、水壺餐具的得分卻不如預期,顯示態度與實際行為仍有落差。

環保署表示,環境教育本身就是一項終身學習的全民運動,將持續辦理各類環境教育推動工作,培訓環境教育人員,整合各種環境教育資源,讓民眾除透過學校正規教育外,未來將「深化社區環境教育工作,結合志工及社群媒體提升一般民眾的環境素養」,學生已有良好的環境素養,透過親子或祖孫關係,反向回饋環境知識,以進行跨世代的環境教育。此外,也必須跨部會合作,例如從企業相關評比中誘導企業,以結合企業社會責任,深化私部門環境教育工作、與教育部合作,設計透過社團或戶外學習活動,引導學生採取環境行動等方式,以利在社會上能夠學習到與環境相關的知識、態度及行動力,使環境觀的內涵與核心精神能夠深植全民心中。

此份調查是環保署於108年委託世新大學辦理,對象分為民眾組(含公部門、私部門、其他民眾)、教師組(含幼兒園、國小、國中、高中(職)至大專校院教師)及學生組(含國小、國中、高中(職)至大專校院)進行大規模環境素養調查工作。調查問卷共分知識、態度及行為3項主構面,各構面有3個次構面,合計9個次構面。環境知識面向之環境素養分數計算係以受訪者答對率乘以100環境態度面向及環境行為面向之環境素養分數計算,係以受訪者回答五等份李克特量表選項之平均分數乘以20。並於1092月至4月採分層比例隨機抽樣,學生組、教師組及公部門民眾採郵寄問卷方式進行調查(其中教師組及公部門民眾也有搭配電子郵件以網路問卷方式調查);私部門及其他民眾則採電訪方式進行調查,學生組共6,385份有效樣本,教師組共5,417份有效樣本,公部門組共1,659有效樣本,私部門及其他民眾共5,688份有效樣本,合計19,149份有效樣本,各組調查結果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在±3%以內。

除我國外,目前國際上僅有美國、韓國、以色列及土耳其等曾進行過全國尺度之環境素養調查,且絕大多數僅針對學生進行調查。今次調查,環保署綜合了國內外的文獻資料,把本次環境素養調查及格分數設定為70分,調查結果呈現:

  1. 各組別之環境素養表現皆相當不錯(呈現正向),惟私部門及其他民眾在環境知識與環境行為上表現較遜色。
  2. 結果顯見環境教育法第19條規定:「機關、公營事業機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政府捐助基金累計超過50%之財團法人,每年應訂定環境教育計畫,推展環境教育,所有員工、教師、學生均應參加4小時以上環境教育...」,能讓公部門民眾進入社會後仍維持一定的環境知識。
  3. 學生組之環境知識分數隨著學制升級而有上升之趨勢,環境行為隨著學制升級略降又回升。
  4. 進一步分析跨組別之調查結果:(1)多能正確識別我國環保標章,且各分組普遍達89%以上的答對率。(2)關心環境的態度題,各分組普遍有75分以上之得分,其中教師組表現尤佳,且大專校院教師89.8分最高。(3)垃圾分類的行為題,各分組普遍有81以上之得分,顯見推動較久之垃圾分類政策已有成效。近年推動之外出用餐自備餐具的行為題,相較垃圾分類題低,未來仍有進步空間,可加強宣導。

環境教育本身就是一項終身學習的全民運動,國人在追求生活品質的同時,面對日益變化的環境問題,需要發展出正確環境思維與即知即行的應對方式。

 

資料來源:環保署
圖片來源:環保署


延伸閱讀:
線上監督政府碳排 氣候平台納民意
環保署修訂空污裁罰準則 申報不實加重20倍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