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1 | 作者:立場新聞

餐桌上的氣候變化

肉食的禍害

古時有曹劌説⾁食者鄙, 未能遠謀。意指當時吃⾁的⼤官⽬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吃⾁會否令⼈⽬光短淺本⽂不作評論,但過度食用肉類倒是有影響長遠⼈類福祉之嫌。

人類每年食⽤超過 7 百億頭動物,種植飼料需要大量土地和食水。在全球可耕作土地中, 83% 用於生產⾁類、奶類製品、雞蛋及養殖魚類等。當中,用作種植食用農作物的耕地僅佔 4% ,而用於畜牧業的土地卻高達三成。對肉類的需求直接導致業界大量砍伐森林、破壞熱帶雨林、降低生物多樣性。甚至聯合國糧農組織 (FAO) 亦視畜牧業為對環境的一大威脅。

畜牧業每年約排放 14.5% 溫室氣體,其中三分之二來自牛隻。

瑞士一間新創公司 Mootral* 的策略計畫總監馬瑟斯 (Michael Mathres) 指出:「如果你把全世界的牛隻看做一個共同體,牠們基本上就是全球第三大溫室氣體排放者,僅次於中國與美國。」目前地球上有大約 15 億頭牛,每年排放數百萬公升的甲烷到大氣層中,而甲烷在 20 年間捕獲的熱量是二氧化碳的 84 倍以上,足以左右暖化的速度。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最近一篇關於「飲食在氣候控制中的作用」的報吿指出,如果過度消耗肉類和奶製品的趨勢持續下去,即使其他排放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大幅降低,全球平均溫度仍可能超過攝氏 2 度,難以達到《巴黎協議》所定的減排目標。

餐桌上的新興「肉類」

現代有不少曹劌看穿嗜肉習慣為地球帶來的巨大壓力,致力研發肉類的替代品, Google 聯合創辦人布林 (Sergey Brin) 便是其中之一。在他參與的資助項目,荷蘭馬斯垂克大學 (Maastricht University) 血管系統生理學教授 Mark Post 在 2013 年創造了第⼀個不經養飼及屠宰、單由動物細胞製成的⼈⼯漢堡包。他利⽤動物細胞培養技術,從動物⾝上取得幹細胞,然後讓細胞在培養⽫中分裂⽣長。部份試食者形容⼈⼯漢堡包味道就如真漢堡包⼀樣,另⼀些則覺得它的質感接近真⾁但比較乾。 Mark Post 博⼠解釋,要令⼈⼯⾁多汁需要加入脂肪。隨著科技進步,肉類代替品已被改善並推出市場。美國食品科技公司 Impossible Food 的「不可能漢堡」便以基因改造的技術加入從植物根部提取的血基質 (heme) (為一種也存在於肌肉和紅血球,令⼈⼯肉類泛紅和有血味的物質),令⼈⼯肉類泛紅和有血味,深受市場歡迎。香港也有食品科研公司 OmniFoods 在 2018 年推出以天然材料製造、純植物蛋白配方的「OmniPork新豬肉」,還有今年新推出的「OmniPork Luncheon 新餐肉」和「OmniPork Strip 新肉絲」。

多元的新興「植物肉」(或 Alternative protein)為想要環保的嗜肉一族帶來了新契機,滿足口慾之餘也能為減碳出一分力。如果你餐桌上的食物選擇關乎着人類未來的福祉,下次點餐的時候不妨停一停,想一想,「植物肉」可能為你帶來對地球更友善的飲食選擇。

※Mootral 是一家瑞士農業技術公司,致力於為公司和政府開發創新的減碳解決方案

 

資料來源:立場新聞
圖片來源:
🇨🇭 Claudio Schwarz | @purzlbaum


延伸閱讀:
研究:控制升溫2°C內,全球得吃「彈性素」
你可能不知道…甜食碳足跡 可能比肉類更高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