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20 | 作者:環境資訊中心/吳宜靜

消費不要黑地球 DO Black卡:全球第一張以碳足跡為額度的信用卡

關心環境的消費者或許知道,購物會造成二氧化碳排放。但實際上,一次消費會造成多少的碳排放量,一直都難以具體量化。瑞典金融科技公司 Doconomy 便和萬事達信用卡(Master card)合作,推出一張可以連結個人消費行為與對應碳排資訊的信用卡,並以每人排放上限作為信用額度,限制消費行為的碳足跡。還進一步向持卡人建議適合的補償方式,透過購買符合聯合國認證的碳權,平衡因消費而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


(DO Black信用卡。圖片來源:Mastercard)

DO Black:以二氧化碳排放量為信用額度的信用卡

為了減緩不可逆轉的氣候危機,並且實現《巴黎協定》維持本世紀末全球增溫低於2°C的全球目標,瑞典的金融新創公司 Doconomy 透過與聯合國氣候變遷秘書處和萬事達卡的合作,於2019年4月於瑞典發行 DO Black 信用卡,促使個人實踐更負責任的消費行為。萬事達卡在新聞稿中指出,這是全球首張以碳足跡為消費額度的信用卡。

有別於一般信用卡以金錢當作信用額度的單位,DO Black 信用卡採取「個人二氧化碳排放量」作為刷卡消費的上限。每一次刷卡交易,都將透過「奧蘭指數」(Åland Index)的運算技術,計算出當筆消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消費金額與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僅會列在每個月的信用卡帳單上,也會同時呈現在App與網路銀行的消費記錄。如果當月消費累積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超過該國每人平均的排放限額時,信用卡將會因為達「信用上限」而被凍結。由於此產品在環境永續上展現創意,因而成為台灣創意週的得獎案例。


(DO Black信用卡為 2019年台灣創意週的精彩案例。影片來源:坎城創意節台灣官方分會台灣創意週提供。)

奧蘭指數幫助個人了解消費行為造成的碳排放量

這項創新工具的關鍵,在於能將個人消費換算成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奧蘭指數」。奧蘭指數的運算,是先連結信用卡公司的資料庫,依據世界銀行的商業類別代碼(MCC),分析消費類型和資訊,對應每一個消費衍生的碳係數,從而推估當筆消費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公斤),然後再參考世界銀行碳定價平台,將每公斤的碳加以定價,最後轉換成相對應的金額。

藉由奧蘭指數,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服務時,便能夠透過貨幣化的方式,了解消費行為對環境所帶來的影響效果。

奧蘭指數從2016年開始發展,由KPMG(安侯建業會計師事務所)驗證奧蘭指數,並且透過與碳足跡交易的市場數據進行交叉比對,因此得以向持卡人提供碳補償的方案,也就是透過聯合國碳補償平台(UN Carbon Offset Platform),購買減量額度(碳權的一種),來抵銷消費行為所造成的碳排放。


(奧蘭指數運作模式。圖片來源:Åland Index solutions)

奧蘭指數以「消費」來進行碳排評估,和傳統由「生產」過程計算碳足跡的做法不同。對此,倡議團體「350台灣」顧問李建歡認為,不同產品別、不同公司、不同製造流程都可能影響運算的結果,「要推估每次消費的碳排放,這非常不容易。舉例來說,一罐洗髮精牽涉到多少原料?原料從哪裡來?期間加工耗能和排碳如何計算?光是一罐洗髮精就計算個沒完沒了,何況是我們現今這麼多元、複雜的消費類別,這絕對是龐雜的工作。」

視覺化、可量化的資訊 將能促使人們採取氣候行動

這項設計防止過度消費的個人金融工具,是否真的可以有效減碳?中華經濟研究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劉哲良博士表示,DO Black 信用卡以每個人平均碳排量作為消費上限的設計,「確實是能促使個人採取氣候行動、做出改變的誘因。」他指出,每個人手上可能不只一張信用卡,要透過金融系統整合,以人頭為單位,整合每個持卡人的碳排放額度。「否則今天刷A卡、明天刷B卡,個人的消費的碳排,最終還是很可能會超過。」

劉哲良進一步說明,若要透過信用卡的機制達到實質減碳的效果,除了將消費上限設定為人均碳排放量之外,還需要更多銀行採用此概念來產製消費服務,然後再加上使用碳權來抵換排放量,「否則消費行為本身不可能達到減碳的效果。」


(DO Black是一張連結個人消費與碳排資訊的信用卡,若當月消費達到人均碳排上限,信用卡將會被凍結。圖片來源:Doconomy)

李建歡則表示,儘管個人減碳比不上系統性減碳,但個人的減碳行為對於整體減碳當然會有幫助,他打趣地說:「如果每天消費都有人跟你說:『您好,這筆消費佔您碳預算的12%,本月您剩餘25%可用!』那還真的是很大的道德壓力。」

他進一步解釋,「個人的積少成多仍是很可觀。此外,如果能讓大眾透過消費的抉擇,成為可計算、可視覺化的減碳成效,從而建立起更明確的減碳觀念,那絕對是不容小覷的。」

個人消費如何落實低碳生活?

依照我國《溫室氣體管制法》的減量目標,2050年碳排放須減至2005年排放量的一半。如果要讓個人可以為碳減排目標做出貢獻,在奧蘭指數引進台灣之前,個人可以採取哪些行動?

劉哲良認為,如果消費者能夠了解平時購買的商品和服務對全球氣候變遷的影響,那麼就可以把個人的消費行為與環境影響連結起來,這是第一步。其次,則是透過減少消費、選擇低碳商品、或是透過購買碳權來抵換碳排,將可以進一步在個人層次來現實減碳。


(地球已進入氣候緊急狀態。圖為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5會場廣告牆。照片來源:John Englart(CC BY-SA 2.0))

「比精準運算碳足跡更重要的是:這些具體的數字如何引導消費行為。」李建歡認為,即便有了這類優質的信用卡鼓勵低碳消費,但更重要的是「每個消費者心中都時時刻刻揣著這把尺,思考每個消費與投資行為,將如何形塑我們與下一代的家園。」

李建歡指出,最根本的作法,仍在於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消費與資源消耗,或是選擇低碳消費。他舉例,相較於每次外食都購買免洗筷,更好的作法是買一副環保筷;而數十年都用同一副環保筷,又會再比不時買一副環保筷來得更好。「個人減碳其實最終是希望讓大家建立起觀念,認知到每個行為背後的減碳價值,從而更容易由下而上地推動系統性的改革與進步。」

 

資料來源:環境資訊中心
圖片來源:環境資訊中心rupixen.com


延伸閱讀:
三大重點,弄懂《巴黎協定》下的國際碳交易
碳交易奏效 德國碳排年減7%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