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8 | 作者:數位時代/ 陳映璇

總統政見會登場!台灣氣候變遷績效吊車尾,民團拋2大建言

《時代雜誌》(TIME)將瑞典少女桑伯格(Greta Thunberg)票選為2019年度風雲人物,這位少女疾呼政治領袖應對氣候變化作出積極行動,更引發全球各地青年為氣候變遷展開罷課行動,形成一股由下而上的力量,氣候變遷成為各國政治領袖不容逃避的課題。

隨著台灣總統大選進入倒數,18日將舉辦總統政見會,針對能源議題,近期不少民間團體紛紛拋出建言,呼籲候選人正面回應。

全球氣候變遷評比,台灣倒數第三名

根據德國看守組織公布全球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limate Change Performance Index,CCPI 2020),台灣排名第59名,名列全球倒數第三名,較去年退步三個名次,民間團體能源轉型推動聯盟呼籲,台灣應設定更積極的減碳目標與具體措施。

環保署則回應,在2015年通過的「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以下簡稱溫管法),已明定國家的長期減碳目標,目標在205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降為2005年排放量50%以下。不過實行四年來,似乎無顯著成效。

環保署署長張子敬表示,未來將啟動溫管法的檢討修正,預計修正草案將於2020年3月出爐,包括 落實污染者付費、強化大型排放源的管制及申報作法、強化部門減量管理機制以及強化氣候變遷調適 等。短期內,環保署將進行各部門第二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2021年到2025年)的減量責任分配,訂定過程將落實公眾參與程序。

呼籲一:污染者付費制度,課徵碳稅、能源稅

針對污染者付費,地球公民基金會建議,應參考世界各國以課徵能源稅或碳稅,落實「污染者付費」,將外部成本內部化,進而達到抑制碳排放的目標,並促成產業轉型為低污染、低排碳、高附加價值。

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蔡中岳指出,台灣是一個排碳大國,目前各政黨在氣候變遷議題,僅侷限在發電的選擇,腳步落後世界許多。目前全球針對抑制碳排放,紛紛從碳定價做起,並使用碳稅、能源稅管制工具。

蔡中岳舉例,像是英國就有氣候變遷捐、碳稅,向所有溫室氣體排放的來源、能源產品的零售供應端課徵,以能源含量及排碳量來計算,稅率為每噸CO2課15.75美元,收入主要應用在減免受影響廠商旗下勞工的社會安全捐及成立碳信託基金。日本有「石油石炭稅」、德國則有生態捐,都用來強化再生能源發展。

呼籲二:發展綠色交通產業

空氣污染來源,還有來自交通運具。根據環保署資料統計,PM2.5來源以交通污染(汽機車排放)占比30-37%,其他污染源占比32-43%,工業污染源占比27-31%。

雖然行政院在2017年設定2035年禁售燃油機車、2040年禁售燃油汽車,降低移動空污來源。但在機車方面,因傳統業者高度反彈聲浪下而暫緩,改以油電並行。以目前全台1,300多萬輛機車來看,電動機車達30萬輛,占整體機車總數約2%,顯示機車總體排放廢氣仍不容小覷。

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呼籲,政府能夠持續支持電動機車產業,透過延續或提高消費者新購、汰購電動機車補助,並鼓勵地方政府加強推廣綠色交通,設定2020年百萬電動機車上路的階段性目標,將綠色交通產業列為國政優先。

 

資料來源:數位時代
圖片來源:Remi Yuan


延伸閱讀:
台灣永續價值指數於國際Reuters與Bloomberg上線
拒買黑心油、愛回收!調查指台灣人永續投資意識 冠全球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