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7 | 作者:環境資訊中心/許芷榕

瞄準2050碳中和 歐盟綠色政綱出爐 強調「公正轉型」值得台灣借鏡

歐盟執委會新上任的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11日正式發布了非常具有企圖心的《歐洲綠色政綱》(European Green Deal),宣誓帶領全歐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且「一個人都不能少」。

馮德萊恩表示,這是歐洲歷史性的時刻。「我們的目標是使經濟與自然合而為一,使其為我們的人民服務」。他說,氣候政綱是歐洲的新成長戰略,歐洲要成為氣候友善型產業和乾淨技術的先行者,「我堅信,以化石燃料和污染為基礎的傳統成長模式已經過時,與自然脫節了。」

台大風險中心博士後研究員趙家緯指出,歐盟新執行委員才上任,就提出綠色政綱,一舉將原定2050年減碳80~90%上調到碳中和,2030年中期減碳目標也從40%調升到50~55%,各界普遍予以肯定,具體的行動細則還會陸續公布。

根據歐洲綠色政綱官方文件,要達到綠色政綱 2030的氣候、能源目標,需每年增加2600億歐元的投資,大約佔2018年GDP的1.5%,投資來自公私部門。

碳定價無法迴避、公正轉型應借鏡

趙家緯特別指出,綠色政綱不僅是氣候政策,更一舉將減碳變為產業競爭力的核心。除了歐盟國家的產業必須符合減碳規定,其他沒有碳定價地區的貨品要進入歐盟時,都可能被課以碳關稅(carbon border tax)。這將對以出口為導向的台灣產生巨大衝擊,除廠商要積極降低碳排,政府將不得不面對碳定價的議題。

趙家緯更強調,歐盟是多元國家的組成,國家間的團結合作與共識將是綠色政綱能否成功的關鍵。認知到這一點,綠色政綱的討論與機制非常重視公正轉型(just transition)、以及由下而上、多元的公民參與。這一點,從討論過程,以及綠色政綱特別提出1000億歐元的經費,用來協助倚賴化石燃料地區進行轉型都可看出來。

2015年的聯合國氣候大會中,各國所提的「國家自定預期貢獻」(NDC)將在2020年重新檢討修正,台灣也不能免除這項工作。借鏡歐盟經驗,趙家緯認為,台灣明年檢討NDC時應將能源正義與公民參與納入,更有助於共識達成。 

歐洲綠色政綱的10大要點

新執委會團隊提出的綠色政綱受到高度矚目,根據氣候之家報導,以下條列歐洲綠色政綱的10大要點:

1. 歐洲「碳中和」

這是歐洲綠色政綱的首要目標。歐盟的目標是在2050年使溫室氣體淨排放量達到零,這個目標將體現在2020年3月即將提出的「氣候法」中。

歐盟新的2030年氣候目標是將溫室氣體排放減少50~55%,以取代當前的40%目標。55%這個數字將透過成本效益分析來調整。

執委會希望大刀闊斧審查所有歐盟法律和法規,使其與新的氣候目標保持一致。首先是《再生能源指令》和《能源效率指令》,接著是《排放交易指令》和《減量貢獻分享協議》,以及評價不佳的土地利用變遷指令「LULUCF」。草案將於2021年3月包裹提出。

2020年歐盟也將提出「智慧產業整合」計畫,將電力、天然氣和供熱產業整合,形成「單一系統」。這是一項新計畫,官員說其目的是利用海上風電的巨大潛力。

2. 循環經濟

作為更大的歐盟工業戰略一部分,新的循環經濟行動計畫將於2020年3月提出。其中將包括一項規範製造物品方法的永續產品政策,以減少材料消耗,並確保產品可重複使用和回收。

在新的循環經濟計畫下,鋼鐵、水泥和紡織品等碳密集型產業也將引起關注。一位歐盟官員說,主要目標之一是2030年起用氫氣「乾淨煉鋼」。為什麼是2030年?因為如果要在2050年實現乾淨工業,2030年將是最後一個投資週期。

2020年還將制訂新法規,讓電池重複使用和回收。

3. 建築裝修

這是綠色政綱的旗艦計畫之一。主要目標是使建築物的翻新率「至少翻倍、甚至三倍」,目前翻新率約為1%。

4. 零污染

無論是空氣、土壤還是水,目標都是2050年實現「無污染的環境」。新措施包括建立「無毒環境」的化學策略。

5. 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

2020年3月將提出新的生物多樣性戰略,作為10月中國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的前期準備。一位歐盟官員說,「歐洲希望以身作則」,採取新措施解決生物多樣性喪失的主要驅動因素,包括解決土壤和水污染的措施,以及新的森林戰略。這位官員說:「歐洲需要更多樹木。」無論在城市還是在鄉村,新的產品標示規則將被提出,以促進零森林砍伐的農產品。

6. 從農場到餐桌的策略

這項新戰略將於2020年春季發布,目的是建立「綠色、健康的農業」體系。一位歐盟官員說,其中包括「大幅減少化學農藥、化肥和抗生素使用」的計畫。根據《共同農業政策》,成員國明年必須提出新國家戰略計畫,以審查是否符合《綠色政綱》目標。

7. 運輸

在歐盟商定新汽車二氧化碳排放標準的一年後,汽車業再次成為歐盟執委會關注焦點。眼前目標是2021年達到每公里95克二氧化碳。現在,「我們要在2030年代達到零排放」,一位歐盟官員說。

電動汽車業將再次受到鼓舞,目標到2025年、在歐洲部署100萬個公共充電點。「歐洲的每個家庭都必須能駕駛電動汽車而不必擔心找不到充電站,」這位官員解釋。

「永續替代燃料」例如生物燃料和氫,將於航空、航運和重型公路運輸等目前無法電氣化的產業中推廣。

8. 錢

為了實現「一個人都不能少」,執委會提出了「公正轉型機制」,幫助最依賴化石燃料的地區。馮德萊恩11日發表綠色政綱時說:「我們要動員1000億歐元,專門用於最脆弱的地區和產業。」這筆研議中的1000億歐元有三個來源:

  • 從歐盟的區域政策預算中調動資源,組成一筆公正轉型基金;
  • 「投資歐盟」計畫,來自歐洲投資銀行;
  • EIB資金,來自歐盟銀行的自有資金。

從這筆資金支出每一歐元都預其會有2~3歐元的回收。歐盟的國家援助指南將在此脈絡下被審核,以使各國政府能直接獲得乾淨能源投資,以及歐盟執委會各行政部門的強力支持。此外各地區將獲得技術支援,幫助他們遵守歐盟嚴格的支出規定,並善用資金。

但是,任何國家援助都必須交由執委會審查,才能納入之後提交給布魯塞爾的區域轉型計畫中。

9. 研發與創新

「展望歐洲」(Horizon Europe)研究和創新計畫未來七年(2021~2027)的擬議預算為1000億歐元,也將為綠色政綱做出貢獻。根據今年稍早達成的一項協議,歐盟將有35%的研究經費用於氣候友善技術。歐盟的一系列研究任務也將聚焦環境目標。

10. 對外關係

最後,將動員歐盟外交資源支持綠色政綱。一項可能引起關注和爭議的措施是碳關稅提案。一位歐盟官員解釋,隨著歐洲氣候積極度升高,「我們希望世界其他地區也能共襄盛舉。」但他也表示,就算沒有,歐洲也不會倒退,並將保護其產業免受不公平競爭。

歐盟執委會也將「以身作則」,整個行政部門的運作必須在2030年實現碳中和。一位官員打趣地說:「這很有挑戰性,但畢竟我們不用煉鋼,所以我們的工作可能是相對輕鬆的。」

多元公眾參與、綠化預算、外部成本內部化  值得台灣關注

另外,趙家緯也提醒值得台灣關注的政綱特點。首先,政綱中提到預計於2020年3月推出的「歐洲氣候套案」(Europe Climate Pact),將以多元的公眾參與機制為基礎,這會透過以下途徑來達成:

  1. 鼓勵資訊共享,啟發和促進公眾認氣候變遷和環境劣化的威脅、挑戰以及因應方式。它將透過多種管道和工具來落實這一點,包括成員國的活動,以執委會進行中的公民對話模式。
  2. 人們可在實體和虛擬的空間表達他們的想法和創意,並在個人和集體層次上共同展開積極行動。鼓勵參與者實踐具體的氣候行動目標。
  3.  執委會將致力於能力建構,促進有關氣候變遷和環境保護的基層倡議。資訊、指導和教育模組可以促進良好時間的交流。

此外,政綱中也提到,綠化預算與外部成本內部化是重要政策工具。不只國家預算會在轉型中扮演關鍵角色,精心設計的稅制改革,更可以促進經濟增長和抵禦氣候衝擊的能力,促進更公平的社會轉型。
 

資料來源:環境資訊中心
圖片來源:veeterzy


延伸閱讀:
16000台「氣候友善」ATM 美國銀行往碳中和邁進
冰島首都大變身 2040年要達到「碳中和」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