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現在再生能源和電動汽車等技術已經問世,而且價格越來越便宜,可以在不損害經濟增長的情況下實現減排。
該報告的共同作者、丹麥技術大學克里斯滕森(John Christensen)向《衛報》表示,現在所要求的減排量是「前所未有的」。
UNEP執行主任安德森(Inger Andersen)說不能再拖下去了。「集體拖延因應氣候變遷的後果是,我們必須在下一個十年間平均每年大幅減排超過7%。世界各國不能再繼續觀望。」安德森說,如果做不到,碳排的增加將使暖化加劇至危險的程度。「我們需要迅速取得進展,在2020年盡可能減少排放,接著加強巴黎協定減排承諾,啟動經濟和社會的重大轉型。我們必須趕進度。」
世界資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的萊文(Kelly Levin)也呼應聯合國的警告指出,全世界不斷升級的熱浪、乾旱和極端風暴是未能快速減排的影響。「雖然有特定技術或產業快速發展的例子,但在過去的歷史上從來沒有將升溫限制在1.5°C以下的紀錄,從來沒有如此大規模的快速轉型過,這樣的轉型要發生在能源、土地、工業、城市和其他系統。將升溫限制在1.5°C以下,需要所有人一起實現前所未有的變革。」
再生能源智庫REN21執行秘書阿迪布(Rana Adib)表示:「以化石燃料為中心的經濟,政府很難將氣候問題擺在首位,而以全球而言,我們的步調並不足以實現巴黎協定。這個真相很難面對。排放差距報告顯示了殘酷的現實:抑制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增長,全球是集體失敗了。我們有能源轉型的必要技術。我們需要的是實現轉型的政治和體制意願。」
根據2015年巴黎協定,各國政府明年將更新減排承諾,到2030年大幅減少溫室氣體。全球政府代表和部長們將於下週在馬德里會面,為一年後格拉斯哥密集氣候會議做好準備。格拉斯哥會議上將會算出各國排放承諾和科學估算所需減排量之間的差距。
巴黎協定目前的減排承諾並不夠。如果各國明年不更新承諾,則必須從2030年起將排放量減少到零,才能避免升溫超過1.5°C。因此,安德森呼籲各國不要等到承諾更新後再行動,而應立即開始。
自從2015年簽署巴黎協定以來,UNEP一直在報告各國的承諾與所需減排量之間的排放差距,但同時排放量也不斷增加,使情況更加危急。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去年的特別報告指出升溫1.5°C可能造成的後果,其中包括珊瑚礁近乎滅絕以及全世界的極端天氣。
根據科學評估,就算目前各國根據巴黎協定所作的減排承諾完全實現,本世紀也將升溫約3.2°C。
延伸閱讀:
23國定新目標 2020年增溫不超過1.5度
三大重點,弄懂《巴黎協定》下的國際碳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