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個假設全球均溫上升攝氏 0.04 度的情境中,研究人員發現,如果全球氣溫繼續以歷史性的速度上升,美國將在 2100 年面臨 GDP 跌幅超過 10%。在第二種情況下,遵守《巴黎協議》全球年均溫上升攝氏 0.01 度的情境下,美國 GDP 降幅雖仍相對較大,但就只有 1.88%。
研究人員寫道,對美衝擊較大是因為美國的氣溫上升速度超過全球其他地區。美國氣溫平均每年上升攝氏 0.026 度,遠高於全球 0.018 度的平均水平。
研究人員指出,「我們的研究結果為美國可能遭受氣候變遷破壞提供了證據,資料包括人均州產值、勞動生產力、就業以及 10 個經濟部門的產出成長率。」
報告提到,「雖然美國經濟中的某些產業可能適應更高的溫度,但美國整體和部門層面的經濟活動仍然對氣溫和降水偏離歷史均值非常敏感。」
農業占大部分 GDP 的國家可能面臨的風險最大。過熱或降雨不僅會扼殺玉米和大豆等農作物,還會延誤田間作業和遲緩設備運輸。
雖然這項新研究沒有發現降水增加會損害經濟成長的證據,但一位商界領袖表示,降水增加會抑制獲利。農業設備製造商迪爾 (DE-US) 首席經濟學家 Luke Chandler 評論指出,對農作物產量的疑慮已經影響到政府的玉米產量預估。
他在迪爾的第 3 季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在美國史上最潮濕的 12 個月裡,主要的玉米和大豆農作區出現洪水和創紀錄的延後播種,」「結果更凸顯農作物生產的不確定性。」
他補充指出,「這種不確定性反映在美國農業部 (USDA) 的最新估計中,讓市場感到意外,特別是對全國玉米產量的預測。」USDA 12 日表示,預測今年大豆產量比 2018 年下降 19%,而玉米產量預計將比去年下降 4%。
但想從不尋常的氣候中尋求緩解看來是不太可能。最近的大量氣象數據顯示出持續創紀錄的高溫。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 (NOAA) 週四 (15 日) 宣布,7 月是史上最熱的月份,將北極和南極海冰萎縮至歷史最低點。
2015 年的巴黎協議就是在對抗這些影響:設計為防止全球氣溫比工業化前水平高出攝氏 2 度以上。它要求 195 個簽署國制訂減排計劃,試圖阻止氣候變化的影響,幾乎涵蓋全球所有國家。
7 月全球均溫比 20 世紀平均華氏 60.4 度高出 1.71 度,為 140 年來最熱的 7 月。與此同時,自 2005 年以來,10 個最熱的 7 月出現 9 個,過去 5 年統包前 5 名。
資料來源:鉅亨網
圖片來源:Raphael Rychetsky
延伸閱讀:
聯合國報告:避免氣候危機 土地利用須劇烈變革
誰說環保不能發大財!丹麥「用風發電」:GDP成長113%,碳排放卻降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