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不少國家會以環保和回收的名義,將垃圾運送至其他較落後的國家,甚至視之為垃圾場。2018年,曾為「垃圾主要收購者」的中國起宣佈禁止進口廢塑膠和固體廢物等洋垃圾,令全球回收行業出現大震盪,並導致垃圾出口至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數量激增,並觸發它們不滿。日益嚴重的垃圾問題,令這些國家也開始「反擊」。
菲律賓5月將69個貨櫃、共1500噸涉事垃圾通過貨輪運回加拿大,指這批垃圾都是被錯誤標籤為「回收塑料」,該國還向香港、韓國、日本和澳洲「遣反」垃圾;柬埔寨7月宣佈會將83個載有垃圾的貨櫃運回美國和加拿大,並強調該國不是垃圾筒;馬來西亞政府則早於2018年10月頒布禁令,暫時禁止進口大部分塑膠垃圾。
在中國及東南亞各地相繼收緊洋垃圾入口後,世界多國都面對自身垃圾無法出口,以致在當地堆積,各國仍需努力減少生產和加強監管垃圾進出口。
斯里蘭卡垃圾:英國方面表示,斯里蘭卡需要證明垃圾由英國非法進口及無法確認進口商身份等,才願意收回貨櫃。(AFP)
延伸閱讀:
把塑膠垃圾送回來源國 馬來西亞拒做世界垃圾場
UN即將通過新法 嚴管塑膠垃圾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