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5 | 作者:經濟日報/李建歡

你的存款與保單 可能成為氣候暖化幫兇

春節剛過,許多父母還都還在「機會教育」領到壓歲錢的孩子們儲蓄的重要性。然而,錢存到哪家銀行都一樣嗎?你可知道你的存款如何加劇氣候變遷嗎?

根據聯合國的「世界經濟情勢與展望」警告,2019年全球GDP成長雖應能穩定在3%,未來卻可能因氣候變遷的影響而下修。由於氣候變遷加劇,極端天氣日益增多。這些極端天氣造成諸多港口、機場等關鍵運輸基礎設施被破壞,或是導致原物料與水資源枯竭。因氣候變遷造成的災損每年都在上升,這些不安定因子都將埋下經濟穩定成長的威脅,但資本市場卻鮮有作為。

在氣候變遷嚴重威脅未來經濟成長與下一代福祉的情況下,許多金融機構仍為了追求獲利,持續投資化石燃料產業。雖非責難於金融機構追求獲利、服務客戶的本質,但有鑒於化石燃料產業所導致溫室效應外部成本,始終未能被內部化,在法規有所缺漏的前提下,金融機構是否應當負擔起一定的道德準則,進而成為社會永續轉型的領導者呢?

國泰、台北富邦和玉山銀行所肯認的「赤道原則」即是一例。這套準則能有效協助金融單位辨識貸款者的環境與社會風險,並以此決定是否予以融資,常見的負面清單就包含軍火、菸酒等產業。這套準則雖可能讓銀行失去一些客戶,但同時卻可能協助銀行維持更永續的營運和真正穩健的獲利,避免未來的社會醜聞或違約風險。

然而,若觀察2014-2017年間投資化石燃料產業前10名的我國金融機構,即可發現這些積極出產企業社會責任(CSR)報告書的金融機構,儘管聲稱在乎環境面議題,在資金的利用、投資方面,卻未真正考量到氣候變遷的風險。當我們批評燃煤發電的PM2.5對國人健康造成威脅時,卻忽略了出資者基於市場機制那隻看不見的手。

350台灣/提供
350台灣/提供

隨著國際社會對資本市場的道德操守的重視程度上升,各類環境、社會及治理標準也不斷興起,而針對氣候變遷風險的金融準則也正在成形,國際上已有多個金融或保險業者對化石燃料產業進行撤資。舉例而言澳洲的Suncorp Bank更是從投資化石燃料轉為從化石燃料撤資,在2009年後宣布不再投資汙染,而根據澳洲非營利組織Market Forces調查指出,澳洲的130家銀行中有超過50家銀行拒絕與化石燃料產業有商業上的來往,以示對環境、股東與顧客的負責。保險業者方面,德國Allianz人壽集團也在2015年便宣布改變投資準則,不再投資年度利潤30%以上來自煤炭探鑽的公司,或是使用超過30% 燃煤電力的公司,以響應當年度巴黎協定的簽訂。2018年,非營利組織的「資產所有者揭露計畫」(Asset Owners Disclosure Project - AODP)檢視了全球前80大的保險公司,並將他們在氣候議題上的作為進行分級:

350台灣/提供
350台灣/提供

當我們教導孩子要儲蓄才能未雨綢繆,當我們為了防患未然而投資保單,都是為了更美好的未來生活。但當那個生活,因金融或保險機構的疏忽與漠視,而面臨污染的空氣、更高的致癌率,或是被破壞殆盡的自然環境,這樣的未來真的是我們所希望的嗎?或許,我們可以透過更聰明的選擇,選擇更有責任與道德的商業銀行或投保機構,用你的錢投下一票,保護下一代的福祉不因錯誤的金融行為而受到傷害。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
圖片來源:350台灣


延伸閱讀:
投資業者示警:對抗氣候變遷或面對金融崩盤
CSR新趨勢 公益變一門好生意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