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7 | 作者:經濟日報/ 記者 翁至威

碳權交易 台積投入布局

(台灣才剛成立碳權交易所,相關碳費制定及交易法規也還沒公布,要與國際碳市場接軌,仍有一段路要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積電是在2020年11月經當時環保署審查通過三廠區的抵換專案,今年7月,再由環保署通過核發減量額度(俗稱碳權),這是台積電首度向環保署申請碳權,格外受到矚目。

台積電三廠區首次申請碳權,監測期間自2020年11月至2021年底,三廠區分別獲核發29萬噸、25萬噸、2萬噸,合計約57萬噸,數量不算多,主要減量方法是透過溫室氣體破壞處理設備。

近年碳權成為企業顯學,台積電也曾公開呼籲政府,儘快建立碳交易平台,台灣碳權交易所已於8月成立,接下來就等環境部各項子法到位,企業界期待的國內碳交易制度即將開張。

早在氣候法三讀前,原本的溫管法就有設計「抵換專案」,讓有需求企業申請抵換專案並據以執行,再來申請核發碳權,過去以台電最常提出專案並申請額度,在交易平台尚未建立前,多數核發的碳權用於自身環評抵換需求。

根據環境部統計,已註冊通過的抵換專案共93案,其中有31案已核發碳權約2,437萬噸,其中就包含台積電的57萬噸。已註銷使用的共682萬噸,換言之,目前尚未使用的碳權還有約1,755萬噸。

在碳交所平台成立後,尚未使用的1,755萬噸未來都可進入平台交易,可說是碳市場的活水,不過環境部先前曾評估大約僅100萬噸會進入市場交易,剩餘多會惜售,用於自身環評抵換。

台積電此次獲核發57萬噸碳權,業界認為,未來用在自己碳中和或環評抵換機率較高,由於台積電減碳壓力大,碳權自己用都不夠,未來將是碳權的重要需求方。

除台積電外,歷年來包含中鋼、日月光等企業,也都有申請抵換專案、獲核發碳權。

環境部表示,未來碳交易平台上路後,鼓勵持有碳權額度的企業,可在碳交所上架碳權,不過實際仍要取決於申請者意願,盡量鼓勵到碳交所交易,或是進入增量抵換因應其額度需求。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圖片來源:聯合新聞網


延伸閱讀:
【碳權系列二】你知道碳權是什麼?你知道碳權也可以當作金融商品嗎? (下)
【碳權系列三】碳交易具備之要件為何?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