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0 | 作者:台灣英文新聞 / 黃紫緹

美加德天災敲警鐘 全球立法人士推「綠色協議」

氣候峰會年年進行,但多淪為宣示意義,不過隨著氣候災難接踵而至,各國政治人物盼能透過一項全球倡議,在後疫情時代將氣候政策置於復甦之路的重心。

衛報報導,今年「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屆締約方大會」(COP26)將於11月在蘇格蘭格拉斯哥(Glasgow)舉行,在開議之前,已有多名政治人物加入了「全球綠色新協議聯盟」(The Global Alliance for a Green New Deal),旨在擬定能邁向綠色經濟的政策建議。

目前已有來自19國的21名立法人士共襄盛舉,包括英國、美國、歐洲國家,阿根廷、印尼、馬來西亞等開發中國家,並持續邀請更多有志之士加入。眾人將貢獻有助減災的想法與知識,促進綠色經濟。

當氣候變遷以極端天氣型態釀成重大災難,人們不得不直視此一生存威脅,且就連先進國家也未能倖免。近來美國與加拿大飽受動輒攝氏四五十度的酷熱高溫與野火所苦,澳洲對極端颶風與熱浪已習以為常,而包括德國在內的歐洲地區,更遭逢史上罕見洪災,大水以摧枯拉朽之力毀去生命與屋舍,連德國總理梅克爾都稱災區景象太「超現實」、有如「鬼域」。

歷經新冠肺炎衝擊,各國領導人雖陸續推出振興經濟計畫與紓困方案,卻鮮少願意投資於減災所需之基礎建設。根據顧問公司「生動經濟學」(Vivid Economics)所做的研究,至今全球為提振經濟所支出的17兆美元中,僅十分之一用於減少碳排與自然復育計畫。更令人憂心的是,有3兆美元反而是用於扶植有害環境的產業,如煤炭等化石燃料。

此一聯盟盼能達成一綠色協議(green deal),促各國在擘劃相關政策時,將生態問題擺在心上。哥斯大黎加國會議員Paola Vega呼籲,從生活、消費到生產模式,人們必須做出根本的改革,並對決策者施壓,才能做出能改變遊戲規則的集體行動。

 

資料來源:台灣英文新聞
圖片來源:Matt Howard


延伸閱讀:
首次合體 聯合國兩環境組織呼籲:氣候變遷與生物多樣性問題得一起解決
WRI: 5項關鍵原則,「疫後復原」兼具「氣候韌性」!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