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7 | 作者:聯合報/吳姿賢

鎖定高汙染潛勢農地 環保署擬建預警系統監測灌溉水源

工廠管理輔導法去年修正通過,農地工廠大限延後20年,為預防工廠廢水流入灌溉渠道汙染農田,環保署擬設預警機制,即時監測灌溉系統是否含有重金屬等汙染物質,一但發現超標可及時通知停灌或改灌,並循線追查排汙兇手;預計每年監測100公頃高汙染潛勢農地,首要瞄準農地汙染列管數較多的彰化、台中、桃園三縣市。

農委會過去統計,全台有13萬家農地違章工廠,工輔法修正草案去年在爭議中三讀通過,既存的低汙染違章工廠輔導期限延後20年,2016年5月20日以後新增的農地工廠則「即報即拆」,地方政府可直接斷水斷電,但至今實際拆除或斷水電的件數寥寥可數。

工輔法落實效率不彰,經濟部態度消極,農委會也未堅守保護農地立場,為避免違章工廠排廢汙染農田,反而由環保署主動跳出來監測。環保署長年列管汙染農地並追蹤整治進度,目前剩下1366處預計明年底全數解除列管,未來將加強預防工作,在農地灌溉系統布建小型監測系統,可以即時掌握有無汙染物,目前正在跟地方環保局討論布建點位。

環保署舉例,往年農地汙染最主要來源是灌溉水源,灌溉系統排放端到土壤受體端,中間可能存在事業汙染源,將盤點重要節點即時監測水質,即使重金屬等汙染物數值一開始合乎標準,久了也會造成影響,且過去透過灌溉渠道難以找到汙染行為人,未來有監測系統可及早預防水質惡化,並循線找到汙染行為人求償。

但台灣有70萬公頃農地,無法全面布置監測系統,環保署說,全台很多優良安全農地,如果全數監測也不夠有效率,目前預計每年篩選出100公頃農地固定監測,主要對象是具有高汙染潛勢、或曾遭到汙染、當地仍有工廠的高風險農地。

目前尚待整治的汙染農地以彰化、台中、桃園比例為最高,被列為優先監測對象,環保署說,未來不排除參考空氣品質監測模式,將灌溉水質資料即時公開上網,讓民眾監督。

 

資料來源:聯合報
圖片來源:Elmarie van Rooyen


延伸閱讀:
奧迪墨西哥工廠零廢水排放 達成水資源永續發展
綠色金融2.0即將上路 多了社會面 金管會:擴大往「永續金融」研議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