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0 | 作者:農傳媒/作者:陳儷方

農委會主委專訪02》農業部最快可望上半年掛牌 循環農業加速推動2040農業淨零達標

主導農業部門組織大改造的農業部組織法本會期已送立法院,預計下個會期可進入審議階段,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希望今年就能三讀通過,動物保護司及水土保持及農村發展署是農業部組改兩大亮點,動保司的設立是為了因應未來極具發展性的寵物產業需求,而農村發展署則是擘劃並建設完整農村的樣貌,提供農村發展建設藍圖。

另外,農委會將淨零目標訂在2040年,比國家淨零時程2050年還提早10年,陳吉仲表示,農業碳匯與循環農業是未來農業部門淨零排放的主軸,將每年1千萬公噸的農業剩餘資材導入循環農業的各項工作已陸續執行,例如3年內將雞糞轉為有機質肥料,解決養雞場每年要處理225萬公噸雞糞的煩惱,伐除恆春半島的銀合歡,破碎後製成菇包、肥料或生質燃料,加以利用。以下是陳吉仲訪談紀要:

問:今年5月行政院會通過農業部組織法後,農委會升格為農業部的組織改造啟動,目前立法推動進度為何?主委有沒有想承擔第一任農業部長?

答:比較重要的是農業部成立後與現在農委會組織有什麼差異、有何亮點,對農村與農漁民有什麼改變,誰當農業部長不重要。大家期待農委會升格為農業部已經是3、40年的事,終於在總統蔡英文任內將農業部組織法送交立法院,這個預算會期來不及,努力看看下個會期能否通過。

農業部組織法有2個亮點,新增動物保護司,以及水土保持局成為水土保持及農村發展署。

動保議題牽涉範圍廣泛,且對於動保團體、學術界、產業界或寵物飼主都非常重要,寵物口數快速成長,相關的食衣住行育樂、醫療、殯葬都需要有相關的規範,光是寵物的食衣住行育樂產值高達5、6百億元 ,舉例行的部分,帶毛小孩出門,搭乘捷運高鐵的規定,食的部分,一般食品及保健食品的管理,醫療的部分又更複雜,這些未來都會在動物保護法中訂定專章規範,動保司負責執行相關業務,這是因應未來三、五十年趨勢所需。

很多人拿德國或歐盟農村來看待國內的農村發展,但我們並沒有任何非都市計畫法的相關法規與權責機關,這是農業部要設立水土保持及農村發展署的原因,訂定類似都市計畫法的非都市計畫法規來管理非都市計畫土地,處理水土保持、納入休閒農業、農場,農村裡有農業生產、居住、休閒旅遊,這個才是完整的農村,未來「庄跤」的土地使用問題,都有相對應的解決方案,對農村面貌的改變發揮正面作用。

問:農業部組織對臺灣農業有新的架構,主委心目中對臺灣農業的圖像是什麼?

答:用經濟的角度來看,臺灣農業長期以來被認為是弱勢、競爭力不好,又因為貿易自由化而逐漸萎縮,對GDP貢獻又低,農業本身也有結構性問題,包括年齡老化、耕地面積減少等。但實際上很多人仍對農業存在感情,畢竟全國2千多萬名消費者,不說每天吃的食物是來自農業,他們可能上一代或上上一代都在農漁村或山村裡,大家對農業還是有很多同情或是感同身受,這樣的氛圍下,也不捨臺灣農業愈來愈走向弱勢。

我不敢太想像臺灣農業未來一定要怎麼走,但很簡單地說就是要讓農業永續,永續不是嘴巴講講,而是必須做到幾件事,要有土地、陽光、水,加上農漁民,臺灣農業就可以永續。

要讓農漁民從農從漁有非常大的挑戰,非常務實地說,如果不能讓農漁民所得提高、賺到錢,他就不會從農從漁,因此這幾年政策目標很清楚有兩個,一是農漁民要賺錢、所得要增加,二是讓國內外消費都可以買到安全的農漁畜產品,只要這兩目標達到,農業一定可以永續。

以這兩個目標為主題,農漁業所遇到大環境問題就可以一一解決,包括產業結構、人力、土地、氣候變遷、貿易自由化等。如何解決?整體農業分成三大區塊,福利政策、產業政策、基礎環境建設討論,如果沒有把福利政策與產業政策做明確區分,會讓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基礎環境建設就是土地跟水,土地方面,用於生產的農地一定要維持74萬到81萬公頃,這個目標從來沒改變,這些農地是國土計畫裡的農業發展區,土地不能只有量,還要有品質,因此農地不能受汙染。

水的部分,土地有了,水資源也會沒問題,因為農田水利會升格公務機關後,服務的不只30幾萬公頃的灌區,灌區外的土地也陸續提供服務,從2020年10月開始迄今2年多,已擴大3萬2千公頃的灌溉服務。

問:農業碳排在全國占比微乎其微,但農業會還是推動循環農業減少碳排,減碳的目標及執行方案為何?

答:淨零本來就有減碳,我們農業只有5、6百萬公噸碳排,占全國2億8千萬公噸微乎其微,農業碳匯2千萬公噸就遠超過農業碳排。減碳可以減,但不能影響到糧食安全,農業碳匯與循環農業是未來農業部門淨零排放的主軸。

循環農業的目標很簡單,就是把1千萬公噸的農業剩餘資材全部利用,原本農民要花錢處理的農業剩餘資材以後可以賣錢,例如1年225萬公噸的雞糞,本來要花錢處理,但未來3年內可以做到銷售,全部做成有機肥,再搭配2030年國內化學肥料減半從80萬公噸減半到40萬公噸,有機肥做內銷,或外銷也行。

225萬公噸的雞糞怎麼處理?白肉雞土雞比較容易,一次一批,墊料可一次翻清,裝袋送堆肥場執行,將來會有四聯單的設計,全面執行。

全國18萬公頃的果樹種植面積,產生24.8萬公噸的廢棄果樹枝條,可以做成生物碳或生質燃料,但要有效率的話不是請農民載來集中處理場,而是破碎機要到果園來,打碎後送到集運場域,進行資源化處理、產品分類,可生產堆肥、菇包介質、栽培介質、生質燃料等,今年3月銀合歡及蓮霧的廢棄枝條循環示範就會登場,還有每年4.4億包的廢棄菇包的循環處理也會逐年增加執行數量。

農業剩餘資材導入循環農業首要解決運輸成本的問題,其次是要有市場需求的拉動,剩餘資材才能賣錢,農民才會配合,須儘快建立商業模式。

問:從鳳梨開始到最近的魷魚秋刀魚等水產品,中國暫停大部分原本能進口的臺灣農產品進口,如果保護臺灣農業不被中國的農產貿易政策傷害?

答:我很納悶,中國十幾億人口,糧食供應要倚賴全世界,還有經濟發展所需的製造業、建築業,再怎麼資源豐富也不可能自給自足,他十幾億人口沒有吃飽也是很大的問題。

為大家解讀最近這一次(去年)12月8日公告輸中食品註冊,2019年11月中國對全球說要做這件事,只講你賣到我國家來,就要求要註冊,就這樣講而已,但大家不知要做什麼,那時已有某種程度的美中貿易戰展開,很多國家包括臺灣,自2020年3月起就在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技術性貿易障礙協定(TBT)委員會例會陸續共9次提出特定貿易關切,各國是一直到2021年才確定中國要求的內容。

一開始是網站,開放大家填寫,2021年底前都是這樣做,2022年3月9日突然來函,要求我國全面改書面,且比其他國家的期限還縮短一年,須在2022年6月30日前完成,我們按照規定全部改紙本,相關部分工作,農委會主要負責水產品包括漁船及水產品公司,有179家提出註冊申請,12月公布只有1家通過,其餘都沒通過。為何6月底截止補件,但可繼續出口到8月31日,但9月、10月、11月都沒有停止進口,12月8日才公告暫停進口。

針對這個,我們花更多時間在產業因應,第一時間是處理產銷的調節措施。午仔魚的漁民心裡都有底,這事情早晚會來,只是他們用什麼理由而已,漁業署同仁之前也討論過因應措施,在討論石斑魚的因應措施時已把午仔魚魷魚秋刀魚怎麼做都想好了。

漁業署立刻與漁民座談,午仔魚4千多公噸的產銷調節就是這樣討論出來的,遠洋漁業更快,魷魚公會召開會員大會討論,建議跟漁業署提出的因應措施一樣,每次遇到這樣的問題,總統及院長交待最簡單的目標是農漁民不會受到影響。

農委會也盤點6個月內從中國進口的肥料資材是否充足,連可替代進口的國家都找好了,飼料、肥料、種子及農藥,都必須沒問題,依據以往年度平均並考慮進口來源國情形;檢視臺灣農業是否更有韌性,不再大幅度倚賴不友善的單一市場、進口資材也同步分散,這樣我會覺得農業跟之前比,風險大幅降低。

問:中國暫停臺灣水產品的進口,使得國內水產品加工量能一下子被催生出來,要感謝中國的壓力?

答:我不能這樣說,但漁業署為了加工量能的提升很辛苦,今年6月石斑魚被暫停進口,過去石斑以活魚外銷中國的形態要改變,為了提升石斑魚的加工能量,既有的業者提升1.5倍能量外,還新增10條加工生產線,我們有太多水產品可以處理了,因為養殖漁貨會比海撈漁獲還多,養殖漁業是未來重要發展項目,趁此機會把加工量能及冷鏈建立起來,那不是很好嗎?很感謝漁業署。

漁業署長張致盛做了很多事,原本漁業署的公文要走很久,但現在只要2天就能處理完,養殖漁業、沿近海漁業、遠洋漁業的白皮書陸續推出,以前漁業署的預算不到50億元,現在超過100億元,因為發現很多議題要解決。

 

資料來源: 農傳媒
圖片來源: 農傳媒Raphael Rychetsky


延伸閱讀:
願拋棄全球第2大農業出口美名 荷蘭堅持減氮排放
聯合國專家:台灣氣候農損 不能只靠補貼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