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25 | 作者:經濟日報/戴佑真

抗氣候變遷 木造大樓成建築新潮流

隨著全球暖化問題愈趨加深,人們對於綠建築的認同占比隨之增加,為了減少耗費地球資源、能源與製造最少廢棄物,並且達到適宜人居,追求與環境共生和永續發展,木建築的推動尤其重要。


(台灣木建築產業研究院為全國性社團,理事長陳啟仁表示,我們是一個跨越學術、設計、工程、生產與文化推動的平台,將以木的文化充實國家的軟實力。 圖片來源:戴佑真。)

木建築早列於高度開發國家建築中最佳的環保材料,其建築的保存高達數十年、甚至數百年,近期最扼腕的一事莫過於巴黎聖母院大火,巴黎聖母院屹立高達八百多年,由此顯現木構建物並無使用年限;而在東方文化中,木造建築更是引領主流,深入民間信仰、居家、公共工程,長時間影響東方人的身心靈。

日前,計劃多年的台灣木建築產業研究院(以下簡稱木產院),由發起人陳啟仁以及相關人士多方奔走下,在15日成立後,即對學術界、建築師、結構技師、營造公司、林業與木業相關企業推廣木文化、木建築及永續林產等觀念,冀盼形成學術研究、產業知識鏈結、人才培訓與國際接軌。

目前已加入木產院的團體會員包含財團法人台灣建築中心、WoodTek台灣森科、擊壤設計有限公司、森川營造工程有限公司等,個人會員也包括弘憲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協同主持人張博碩、考公記工程顧問有限公司負責人洪育成、台灣木彤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潘志慶、原型結構工程顧問有限公司負責人陳冠帆、國立高雄大學建築學系主任陳逸杰等50人,歡迎更多相關產業者加入,為地球省下為數可觀的資源。

弘憲建築事務所協同主持人張博碩表示,首先事務所需要充實木建築知識的軟實力,相信加入木產院後,可以從中獲得人才、知識以及後續制訂的相關法規。設計馬祖宗教文化園區的原型結構公司負責人陳冠帆參與成立大會時,也上台分享結構技師重新踏回木建築,讓一個具有生命的材料與建築結合來調節氣候、排碳、抗鹽,期勉木產院可以培養更多木建築結構技師,來因應時勢潮流。

過去使用木頭當建材被認為成本過高、防火效能太低而且只能蓋低樓層,不過,隨著建造科技改進和法規鬆綁,甚至在今年挪威就率先突破,完成全球最高18層樓環保建築米約薩塔,而日本更計劃2041年要完工高達350米的木造摩天大樓。雖然跟排碳高的水泥與鋼相比,木頭成本依舊偏高,但是木製比鋼製大樓有更強的防震能力,相對適合地震帶與海島國家,木建築還可將二氧化碳永久鎖在木材中,有助減緩氣候變遷。


(挪威的米約薩塔將建築融入環保概念,證明木材也能拿來蓋高樓。 圖片來源:美聯社。)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
圖片來源:Jamie Fenn經濟日報


延伸閱讀:
邁向建築碳揭露第一步 綠建築大師林憲德力推碳足跡
「建築就是材料的倉庫」 促循環利用 荷蘭推建材履歷平台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