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26 | 作者:經濟日報 編譯/鍾詠翔

挪威造船業 電動化先鋒

在離挪威北海鑽油平台不遠的地方,造船工人正在組裝全球首批完全由電池提供動力的船舶,這家造船廠的眼前是一片深藍色海水,和被皓皓白雪覆蓋的山脈。

多年來這家造船廠主要為石油業生產耗油的船,但近年訂單愈來愈少,就跟挪威其他產業一樣,現在造船廠的未來得走綠色環保路線。松恩造船廠隸屬Havyard集團,現在已將精力轉向採用電池技術的船舶,這種技術類似插電式電動車。

Havyard專案經理哈特萊伯格表示,這就是未來五年Havyard計劃做的事。造船廠一度陷入谷底,但現在生產活動已經重回工廠,哈特萊伯格希望能持續帶進訂單。在電動船熱潮引爆前,造船廠裁減四分之一以上的人力。

在全球各地,耗油船造成嚴重汙染,造船業在電動化方面的進展也遠遠落後汽車業。不過,隨著「巴黎氣候協定」確定二氧化碳減排目標,歐洲已經取得初步進展。數十艘能夠通過挪威、比利時及荷蘭內陸水道的電動船即將首航,有些船甚至能自動航行。

這方面挪威的投入的精力堪稱全球第一,在這個北歐國家,幾乎所有的電力都來自水力發電,國家石油公司跨足離岸風電場,且人均電動車持有量世界第一。

挪威的下一個目標,是所有沿著多風大西洋海岸線運輸乘客和汽車的船隻,到2030年能有三分之二實現電動化。Havyard正在緊鑼密鼓完成2016年迄今收到的13艘零排放渡輪訂單。

不過,若把格局放大,眾人會發現上述進展或許只是滄海一粟。想真正減少海上汙染,需要穿梭在海洋上的5萬艘油輪、貨輪和運輸船改用可再生能源。最大船隻採用的柴油引擎有四層樓高,排放量相當於6.4萬輛房車。

國際清淨運輸協會(ICCT)警告,如未取得重大發展,到2050年海運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比率將一口氣上升至17%,遠高於目前的2%至3%。

然而,根據國際海事組織(IMO)的說法,「巴黎氣候協定」忽略了海運,且電池技術也還沒發展到足以支撐長程海上航行的水準。

去年12月英商勞氏集團(Lloyds Register)也曾表示,在效能和壓低成本方面,目前電池技術根本不具競爭力,這種技術仍需要進一步發展,才有可能成為比合成燃料更好的選擇。

人口稠密的濱海地區是電動船最為合理的使用區域,在這些地區,船隻可輕鬆完成充電,並有助於改善空氣品質,減少噪音。驗船機構DNV GL的資料顯示,今年全球共有185艘電動船正在營運或即將交船,大部分集中在挪威和法國。


圖/經濟日報提供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


延伸閱讀:引領全球! 挪威節能車 2017年首度過半

圖片來源:Sven Scheuermeier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