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30 | 作者:聯合財金

變廢為寶 綠色循環經濟秀成果

《重點摘要》經濟部工業局指導、經濟部工業局系統整合推動辦公室主辦、中華整廠發展協會、立豐綠能科技(川佳機械集團)、嘉誠科技、屏東環保局、屏東縣綠能專案推動辦公室等協辦的綠色再生能源整廠示範觀摩暨實務交流活動,日前在屏東枋寮盛大登場,共計超過150位專業領域代表出席,共同見證「變廢為寶、點草成金」生質能源發展的嶄新里程碑,同時為帶動台灣綠色循環經濟生技產業,宏觀面向東南亞新興市場的契機喝采。

整合資源 加速發展綠能

經濟部工業局系統整合推動辦公室表示,2015年COP 21巴黎能源會議將開啟未來數十年間的新產業趨勢,新政府也大力支持台灣綠能產業的發展。為解決核電疑慮及火力發電污染問題,政府積極鼓勵由台灣民間企業整合資源,促使台灣綠色能源加速發展,而生質能源因兼具回收農林廢棄物再利用及跨領域能源供給等特質,且整廠內容橫跨再生能源、綠能、環保及去化等解決方案,加上龐大的循環經濟與商機,而成為市場矚目的焦點。

該辦公室主要運作機制在建立與駐外單位、政府單位、民間業者與法人機構的交流溝通管道,掌握目標市場情報與動態,拓展並深耕各地重要人脈,協助引介業者取得融資,並輔導籌組標案結盟團隊,進而促成商機媒合,將我國優質系統解決方案成功輸出國際,此次活動即為系統整合整廠的成功範例。該辦公室表示,2016年我國生質物及廢棄物發電可新增1.5MW、明年則可提升到2.7MW。且預計到2020年的生質物發電裝置容量則新增40MW、2030年約新增150MW。

中華整廠協會理事長、川佳機械集團董事長張金德指出,依國際能源總署(IEA)調查資料顯示,2050年大氣維持450ppmCO2eq濃度的目標下,各部門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的貢獻,以電力部門的39%最大,其次依序為工業的21%、運輸的20%、建築的12%。而減量技術以能源使用效率的38%占最大比例,其次為再生能源的30%、再來依序為碳補存的13%、燃料轉換的10%、發電效率提升與燃料轉換的1%。

屏東廢棄物回收廠生質燃料棒整廠自動化生產線。 陳華焜/攝影

生質能源 潔淨能源主流

張金德表示,台灣每年約有400萬公噸的稻殼、稻稈(篙),即可製作成400萬公噸生物質燃料。一公噸生物質燃料可取代0.625公噸的煤炭,表示可取代250萬公噸的煤炭相當於減少95萬人次年均CO2排放量,約等於2萬4,660座大安森林公園每年的CO2吸收量。

張金德指出,除了太陽能與風能外,生物質能是新能源中最具潛力發展的一種綠色無污染的再生能源,也是一種低氮、低硫的清潔燃料,被稱為僅次於煤、石油、天然氣後的第四大能源。生物質燃料的硫份(S)含量只有0.1%至0.6%,相當於燃煤硫份的十分之一,若能利用生物質能源做為燃料發電,可大量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加上其具有較佳的經濟與環境效益,先進國家已將這種潔淨資源列為21世紀可發展再生能源的主軸。

有鑑於中南部、特別是高屏地區天然資源豐富,在再生能源的多元應用上是一大機會。而屏東縣是典型的農作大縣,每天都會產出龐大的農業廢棄物、工業廢棄物、都市廢棄物與漂流木等林業廢棄物等,把這些廢棄物「變廢為寶」,轉作生質固態燃料發展,將可為政府發展綠色電力增添新動能。

循環經濟 永續效益驚人

農業廢棄物質輕、體積大、占用空間多,直接再利用價值低。過去去化處理大都利用農業空閒地就地露天燃燒,不但浪費能源也造成空氣污染。利用規模化大型移動代設備收集農業廢棄物,就地破碎、乾燥、擠壓、造棒,轉製成生質燃料棒,可解決去化、減容、減碳、減少空氣污染,達到環境保護與防止地球村暖化。

生質燃料發電的建設,正好解決這些生質燃料棒後續去化困擾,且電廠燃燒後的灰渣富含鉀離子,又可再投入農業作為有機鉀肥的來源再利用,創造的循環經濟效益驚人。更實踐了廢棄物「變草成金、變廢為寶」的資源再利用、能源再生的永續發展。

台灣長久在農、林、漁牧產業具有優勢,政府可助台商聯手以整廠輸出方式進軍該市場,不但兼顧環保,還可發展為綠色與生質能源區域的小型汽電共生廠,在有電有汽下,各種農工產品都可經由群聚效應,創造出高效益的循環經濟,為新南向政策贏得先機。

 

圖片來源:陳華焜

資料來源:聯合財金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