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06 | 作者:大紀元/李晴玳

環保科技夯 垃圾煉金術創綠金新經濟

《重點摘要》工研院、中科院及精機中心等三大研發法人,2日於駁二「解密科技寶藏展」發表「資源回收煉金術」,展示點石成金的環保新科技,工業廢水、空瓶罐、舊電池等資源廢棄物經由回收再利用,可望創造綠金新商機。

工研院、中科院及精機中心呈現環保科技結晶在「解密科技寶藏展」,其中技術豐富有趣,工業廢水、空瓶罐、舊電池等資源廢棄物經由回收再利用,可望創造綠金新商機。臺灣蘊藏豐富地熱能源,除可供開發溫泉,還能用來發電。在經濟部技術處支持下,工研院團隊投入地熱研究,為解決地熱電廠水管碳酸鈣結垢等問題,意外發現一種台灣特有菌種,此「嗜熱微生物蛋白」不僅可以吸附鈣離子,還能吸附金、銦等金屬離子,可用以吸附並回收低濃度工業廢水中的貴重金屬。

工研院研發之「蛋白基材回收金技術」,有助於鍍金廠、印刷電路板廠及半導體封裝等產業,回收製程廢水中的有價金屬,回收煉金後的蛋白材料可製成含金奈米微粒,當作原料販售,可作為化妝品抑菌劑、工業用觸媒等高價值後端產品;此技術未來甚至可用於地熱發電產業,回收地熱水中的有價或稀有金屬。

精機中心發表的「智慧資源回收機」,民眾投入台製寶特瓶或鐵鋁罐,回收機即可自動分類,累計3支並回饋1元至民眾的一卡通,可用以搭捷運或小額付費,有助推動民眾搭乘捷運、輕軌等大眾運具,環保結合低碳運輸,一舉兩得。

據環保署統計,台灣每年至少用掉45億支寶特瓶(約10萬噸),可堆疊3101大樓,繞台灣223圈;精機中心以回收、減量、再利用的循環概念出發,目前已在全家便利商店、量販店、學校機關等處設置於50台回收機,至今已回收302萬支以上。

中科院之「汰役後的鋰鐵電池再利用技術」,以汰役鋰鐵電池作為儲能核心,外觀看似一般行李箱,可方便拖行,其外殼連結通用介面行動電源,即可用來取代傳統柴油發電機。

中科院指出,車用動力電池可回充容量,但若降低至原有的80%,即當汰舊換新,然而這些「八成新的電池」,用在他處仍綽綽有餘。此電池再造技術,設計電壓為12伏特,透過串聯增加電壓可以充滿300支手機用電,亦可點亮20瓦特燈泡約90小時,既無噪音且安全無虞。此產品已取得專利,明年可望量產。

此三項環保新技術於「解密科技寶藏展」裡展出,「解密科技寶藏」即日起到619日止,在駁二P2倉庫展出。

圖片來源:

資料來源:大紀元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