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23 | 作者:經濟日報/高行

廢胎變黑金 新中宏橡膠神奇轉生術

《重點摘要》將別人棄之不理廢物變成黑金,新中宏將橡膠將廢棄輪胎分解再製。廢料再利用的技術也能省下輪胎廠進料成本,兼具環境及經濟效益,更計畫異業結盟,提升再生橡膠市場潛力。

國內每年產生大量廢棄內胎,難以回收再利用,造成環保問題。隱身在桃園蘆竹的新中宏橡膠,歷經八年打拚,摸索出獨門技術,將廢胎變成價值不斐的「黑金」,目前再生的丁基橡膠產量居全國第一,躋身綠色循環經濟的領導廠商。

黑金的產生

踏入新中宏橡膠的廠房,外面整齊堆放待處理的廢棄內胎,廠內生產線上機台轟然作響,廢棄內胎經過初步清洗後,進入粉碎機切割粉碎為小塊原料,開啟讓廢胎大復活的序幕。

接著進入廢胎變黑金的重頭戲,小塊廢料經輸送帶進入捏煉機,添加特殊油品及改質劑進行剪切捏煉及解硫,緊接著經由精煉機,壓延製程排除部分體積較大的雜質,再經由押出機過濾,將更細微的金屬等雜質去除,如黑色麵條的膠狀物從濾膠機器內緩緩流出,成為輪胎大廠所需的再生原料。

新中宏橡膠元老之一的陳傳吉指出,經過這些製程生產的再生丁基橡膠,可供應輪胎廠製造新胎,一般輪胎主要材料為天然橡膠和合成橡膠,再生的丁基橡膠可部分替代合成橡膠。

從冷門中找到機會

不同輪胎廠按配方不同,採取不同添加比例,一般來說介於5%30%,一方面可減少廢棄內胎汙染,且透過廢料再利用,也可降低輪胎廠進料成本,兼具環保和經濟效益。

新中宏橡膠在2008年成立,八年時間就登上國內再生橡膠第一把交椅,董事長林慧明表示,當初選擇這個「冷門」產業,主要著眼於台灣或大陸對廢內胎再生利用的技術水準不高,而再生橡膠產品的應用範圍很大,加上綠色循環經濟是未來趨勢,因此投入這項領域。

過去廢胎再生業是大陸和東南亞廠商天下,將輪胎廠製造的品質不良下腳料回收後,經再生製程再供應給輪胎廠;但大陸及東南亞廠商技術能力不足,品質也處低檔,製造的再生橡膠僅能做為簡單的翻修胎原料,無力將觸角伸及需求大宗的新胎市場

獨門技術 打進大廠供應鏈

新中宏橡膠鎖定新胎市場,一開始就向高品質的再生橡膠挑戰,配合工研院輔導進行自主研發,歷時三年克服關鍵技術瓶頸,以優異品質打進龍頭正新及建大的供應鏈。和正新採取成品接單的銷售模式,獲得正新訂單後,由公司負責張羅廢棄原材料,進行加工處理後交貨;與建大則採取更緊密的代工模式,建大將其在製造過程產生的邊料或下腳料交由該公司代工,製成再生膠後再利用。

新中宏橡膠五年前爭取到正新和建大等客戶,順利轉虧為盈;隨著兩家客戶業務擴展,該公司業績也三級跳,去年營業額4,700萬元,主力產品再生丁基橡膠僅出貨正新和建大就突破1,000公噸,市占居國內首位

林慧明說,近年國內水電工資成本提高,壓縮獲利空間,唯有投入研發,提高技術層次、產品規格客製化,與其他業者區別,才能持續擴大市場。

異業合作 強化產品競爭力

新中宏橡膠與正新和建大建立穩定合作關係後,積極深化輪胎廠的銷售通路,除向預計年底完工的正新及建大印尼廠送樣,也向普利斯通、橫濱、南港等投石問路,擴大對國內外輪胎廠銷售。

針對搶攻輪胎以外市場,該公司也擬訂多元銷售策略,如切入再生膠的成品應用業,和下游應用端共同研發符合其需求的產品,並透過與天然橡膠業的異業結盟,尋找市場新的應用藍海。

在原料開拓方面,積極擴展國外品質較佳的廢料來源,國內輪胎廠使用在輪胎製程做為充氣模具的廢棄氣囊,也是很好的材料。由於該公司在工研院技術支援下,相關解硫再生技術已有初步突破,不久後也可成為穩定的廢料來源。

新中宏橡膠旗下再生丁基橡膠應用主力為輪胎內胎,由於技術不斷提升,現階段也可生產高品質再生鹵化橡膠,將產品逐步滲透到如車窗護條、鋁門窗氣密性邊條,甚至醫療用品、綠色防水與填充建材及電子零組件等高階應用領域,未來市場潛力看俏。

林慧明表示,未來將精益求精接軌國際,並針對商品開發、品質提升等各項工作投入更多心力,期許為台灣綠色再生市場注入新活力,同時致力擴展國際同業及異業合作,強化產品競爭力,以建立國際級再生橡膠生產中心為目標。

圖片來源:darkday

資料來源:聯合報系-願景工程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