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31 | 作者:CSRone

提升綠色競爭力 創造雙贏

《重點摘要》工研院競爭力研究中心與經濟日報日前合作舉辦「最夯綠色競爭力」座談會,邀請包括環保署長、全國工業總會副秘書長、工研院顧問、台灣大學,從國家、企業、社會、公民等不同角度,探討綠色意識與執行力,如何正面提昇台灣總體競爭力,創造未來願景進行座談。

 

面對全球暖化問題,聯合國已在去年的大會及今年的氣候變遷會議做出多項決定,因應全球致力減碳目標,帶動節能、綠能、碳捕捉封存技術及產業的發展,學者及專家普遍認為「綠能經濟時代」已經來臨了。

工研院競爭力研究中心與經濟日報日前合作舉辦「最夯綠色競爭力」座談會,邀請包括環保署長魏國彥、全國工業總會副秘書長蔡宏明、工研院資深顧問楊日昌、 台灣大學講座教授陳發林,從國家、企業、社會、公民等不同角度,探討綠色意識與執行力,如何正面提昇台灣總體競爭力,創造未來願景進行座談,會議並由工研院知識經濟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杜紫宸擔任主持人。

杜紫宸表示,綠色競爭力無疑是當前最夯的議題,尤其聯合國大會在去年通過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內含169項努力目標(SDG),做為繼千禧年設定的 2015 年全球發展目標後的第二期全球願景。日前在巴黎舉行的聯合國第 21 屆氣候變遷會議(COP 21) ,也對全球節能減碳做出重大決定,已顯示減碳問題日漸迫切。

魏國彥指出,從這次巴黎氣候峰會的結論來看,已發展國家要負更大的責任,而發展中國家也要求已開發國家要對氣候災害造成損失給予賠償,包括要求支付每年1,000億美元給發展中國家,做為其永續發展的資金。

而因應國際趨勢,台灣必須朝節能減碳方向走,因為明年起有關綠色經濟、綠色競爭力等議題將更夯,各國也將會有更積極的作為。

此次COP 21在開會前,各國已先提交出減碳目標,同時2018年起,每五年各國要依標準模式提出溫室氣體排放及未來目標盤點,對於地狹人稠的工業國家是很大的壓力。

楊日昌認為,此次會議已傳達給產業界及市場一個重要訊息,也就是綠能經濟的時代到來了。台灣因為不是聯合國成員,因此壓力沒有很大,不過對臨近的日韓壓力就很大。另一方面,台灣在包括電池、碳封存等技術都已有所突破,可以爭取相關商機,甚至有機會在綠能產業從過去的零組件供應商,成為系統供應商。

蔡宏明指出,像京都議定書1997年訂的,但2005年才生效,這反映出各國對於溫室氣體減量各自面對不同的問題,所以巴黎氣候峰會雖做出抑制溫度上升在2度之內的協議,確實不容易達成。在這次巴黎氣候峰會中,中國大陸提出要減量60%,印度和印尼有各自提出要減30%29%,這代表新興國家減排能力技術有顯著的提升,背後也隱含他們產業的發展,因應各國對綠能的發展,政府應該訂出明確的政策來推動,同時有機會就太陽能、風力發電等,對東南亞國家做系統性的服務與輸出。

陳發林也認同,台灣在乾淨能源上,如風力和太陽能的蘊藏量相當豐富,發展這方面的電力與產業是相當具有優勢的,應該善用既有的資源,全力提高風機、太陽能設備的裝置容量,將每天燒掉50億台幣的燃料費省下一部份,作為建設國家相關軟硬體的資源。

杜紫宸表示,目前海上風機確實有技術性的問題,包括受限本國技術不足,因此建議可以開國際標,採BOT的方式,採取有限度的開放。

 

圖片來源COSCUP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