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4 | 作者:經濟日報 記者蔡靜紋

碳焦慮升溫 TCDD 舉辦 CBAM 台灣丹麥雙向論壇

「台灣碳權數位經濟發展協會」與「丹麥商務辦事處」將於4日舉辦「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台灣丹麥雙向論壇」,丹麥能源署暨歐盟執委會CBAM委員會代表何耶柏(Morten Højberg)今天在論壇前記者會表示,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在去年10月開始試辦,正式實施碳稅課徵是在2026年,歐盟目前增加與主要貿易對手國的對話,包含台灣,以瞭解對歐出口企業是否有什麼窒礙難行的規定和實務面的考量。

隨CBAM即將正式上路,歐盟加強對外溝通CBAM,此次丹麥商務辦事處邀請何耶柏訪台,讓台灣企業有機會溝通,這是歐盟實施CBAM以來,首次有公開機會與歐盟CBAM委員代表直接面對面對談,化解企業輸歐碳焦慮,更重要是避免CBAM成為台灣企業對歐出口貿易障礙。

台灣碳權數位經濟發展協會(TCDD)理事長、DWS德銀遠東投信總經理黃釗盈表示,根據國貿局的數據, 2023年對歐洲出口達 423 億美元,這是歷年新高,占我對外出口總額的10%左右。而CBAM在2023年10月試辦以來,根據歐盟執委會的統計資料,台灣的 CBAM申報量是排名全球第五,因此雖然很多人說CBAM對台灣衝擊不大,但事實上,受衝擊企業的台灣企業不容小覷。

另據安候建業(KPMG)統計,CBAM列管的六大產業,台灣出口產值占全球排名第八。出口至歐盟的企業家數,以中小企業居多,未來申報需求只會逐年增加。

何耶柏表示,CBAM目的是降低碳排放到第三國風險的工具,並且從2026-2034年取代歐盟排放交易體系(ETS)中歐盟設施的「免費排放配額」,有助推動更多國家採用MRV(「可量測、可報告、可查驗,Measurable, Reportable and Verifiable)政策。至於歐盟核發CBAM證書的收入,丹麥能源署暨歐盟執委會CBAM委員會代表何耶柏(Morten Højberg)指出,這些收入除做CBAM營運和研發費用之外,剩餘七成將被指定做為歐盟成員國的「綠色投資」,讓各國政府投資和輔導企業朝零碳排的方向努力。

何耶柏此行也將走訪亞洲主要國家,瞭解各國在因應CBAM上有何罣礙難行之處。亞洲國家裡,台灣因應全球氣候變遷上的努力,除已立法之外,制度也愈趨完備,碳費也入法開徵,未來台灣企業出口到歐洲,若有碳費的課徵,依目前歐盟的態度,應該有機會可以做扣抵,但如何扣抵的細節仍有待更多協商。

何耶柏指出,CBAM在2024 年 10 月將報告實際嵌入式排放數據,要求歐洲代理商要提供直接和間接排放監測和報告,這些包括生產過程和上游產品數據。歐盟對於歐洲進口商若有錯誤陳述(例如排放數據不正確),將施予制裁。

丹麥能源署暨歐盟執委會CBAM委員會代表何耶柏(Morten Højberg)強調,缺乏排放/生產數據可能導致供應鏈重組或市場退出,對歐出口商/供應商一旦數據不合規,有失去對歐出口和喪失市場的風險。但CBAM的領跑者(就是對CBAM提早準備、做好合規和申報者),可望在市場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保有競爭優勢。

距離CBAM正式實施,不到兩年的時間,何耶柏強調,今年和明年歐盟還有九項規定和九項法案要拍板定案,歐盟也在積極尋求與貿易對手國對話,順利推動CBAM。

何耶柏目前是丹麥能源署顧問暨歐盟執委會CBAM委員會(CBAM Committee)委員及CBAM專家小組成員。同時也是歐盟指派CBAM丹麥國家專案代表、丹麥CBAM技術執行專案領導人,並主持丹麥CBAM註冊登記系統之運營計畫和行政管理,熟稔CBAM申報體系、政策和相關執行運作及擁有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EU ETS)有四年的專業資歷。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
圖片來源:經濟日報


延伸閱讀:
台版碳邊境調整有譜?環長承諾:2個月內提報告
不落人後 英國版CBAM預計2027前上路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