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4 | 作者:立場新聞/Alan Chiu

研究:國際碳稅若公平分配 可助發展中國家減極端貧窮

最新刊於《自然通訊》的研究表明,如果各國政府選擇對排放者徵收碳稅,並將所得公平分配,可減少發展中國家的極端貧窮。這代表各國在緩解氣候變化和減少貧窮之間,並非面臨「二選一」的情況。

由於化石燃料、化肥等農用化工品獲得的補貼高,因此,若採取任何措施增加生產商的負擔,都令人憂慮會遭到反對,其成本增加也會轉嫁至消費者身上;也有人辯稱,煤炭等廉價化石燃料,在擴大發展中國家的電力供應方面可以發揮作用。

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PIK)的研究人員利用電腦模型,預測旨在限制全球暖化的各種干預措施,將如何影響全球貧困水平。

溫升限制政策或加劇貧窮問題

他們發現,到 2030 年全球將有約 3.5 億人生活在極端貧窮中,每日生活費不足 1.9 美元(折合約 15 港元),遠未達聯合國在 10 年後消除極端貧困的目標。不過團隊指出,數字並無考慮到由新冠肺炎(COVID-19)大流行引起的經濟衰退或氣候變化的不利影響。

團隊再根據《巴黎氣候協議》規定的「1.5 ℃ 溫升限制」目標所制定的氣候政策,發現該些政策,可能使生活在極端貧困中的人數再增加 5,000 萬。

但當團隊以國家碳價收入的公平再分配策略,即污染程度較低的窮國,可從較富裕的污染者得到資金,加入模型模擬時發現,這可在 2030 年減少貧困人口達 600 萬人。

領導研究的 PIK 研究員 Bjoern Soergel 指,氣候政策可以保護人們免受氣候變化的影響,例如極端天氣風險或農作物失收。然而,這些政策也可令能源和食品價格上漲,造成額外負擔,尤其是對全球窮人而言,他們本身已經更易受到氣候的影響。

籲創造「氣候紅利」助窮國落實減排

他指出,政府可將碳排放價格與其產生的收入,再於國際分配兩者相結合,創造出「氣候紅利(climate dividend)」,抵消碳排放量較低的窮國落實減排措施所面臨的額外負擔,使她們化為淨受益者。報告表明,這些來自富裕國家的碳稅,只要 5% 就足以彌補撒哈拉以南非洲,即全球最貧窮地區落實減排措施產生的財政負擔。

有参與研究的 Elmar Kriegler 表示,將碳稅再分配可以為發展中國家製定公平、公正的氣候政策,提供一個重要的切入點。

 

資料來源:立場新聞
圖片來源:NeONBRAND


延伸閱讀:
升溫突破1.2°C 全球氣候報告:2020年高溫、乾旱、新冠肺炎打擊5000萬人
英號召G7課徵邊境碳稅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