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16 | 作者:自由時報/編譯黃靖媗

富國飲食習慣不變 地球暖化幫凶

畜牧業與稻田 也加劇暖化

在全球針對發電等領域制定溫室氣體排放標準,推動轉型、改用清潔技術時,政策制定者卻鮮少關注農牧業。農業與食品製造排放的溫室氣體量,目前約佔整體排放量30%,全球食物生產體系在2012年至2017年間,每年約製造160億噸的二氧化碳。森林消失與將泥炭地、濕地等自然棲息地轉為農牧用地,是氣候危機的主要元凶,此外,畜牧業與稻田的甲烷,也會加劇全球暖化。

根據巴黎氣候協定,各國必須控制全球平均氣溫的升幅,不得高於工業革命前2度,目標為不超過1.5度。但去年11月刊登於《科學》雜誌的研究指出,假如糧食生產維持現在的排放量,直到本世紀末,二氧化碳排放量將累積至1兆3560億噸,足以在2060年代末,讓全球氣溫上升1.5度,21世紀末更將上升2度。

減少攝取高碳足跡食物

研究的主要作者、英國牛津大學馬丁學院(Oxford Martin School)研究員克拉克(Michael Clark)表示,由於飲食習慣改變、人口規模增加,與食物製程改變等因素,溫室氣體排放量正在逐漸增加,全球有必要更關注且努力減少糧食供應體系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克拉克也建議,若要將糧食生產體系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降至安全水準,就必須改變富裕國家的飲食習慣,不需要改為純素飲食,只需要減少攝取高碳足跡的食物。

美國、歐洲、澳洲、巴西等中高收入國家的每日肉類與蛋製品攝取量,皆遠高於健康建議的分量,改善富國飲食習慣不僅能減緩氣候危機,還有助於解決貧窮國家的糧食危機。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
圖片來源:Lily Banse 


延伸閱讀:
畜牧業碳排放可能用盡全球碳預算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