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至2050年全球石油需求趨勢圖,單位:艾焦耳(EJ)。歷史數據以黑色顯示,而過去幾年版本的BP展望以藍色線顯示。2020最新版的三種情況以藍色線顯示。資料來源:《Carbon Brief》對2011~2020年BP能源展望報告的分析,BP《2020統計評論》和國際能源署對2020年的預測。《《Carbon Brief》》使用Highcharts製圖。
這個最新觀點與BP的2018年報告大相徑庭。2018年1月,戴爾與牛津能源研究所所長法圖赫(Bassam Fattouh)共同撰寫該份報告,兩人認為,「沒有理由相信石油需求封頂後就會急劇下降。未來數十年,世界可能需要大量石油。」
然而2020年最新版本的報告卻認為,石油需求確實可能「大幅下降」。2030年至少下降10%,2040年下降多達50%。
在「淨零」情境下,石油需求減少幅度最大,到了205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與2018年水準相比下降超過95%。
BP說,這個軌跡比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發表的「低於1.5°C」情境要「慢」——這表示,要達成1.5°C目標,必須更快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或要靠負排放技術。
與以往一樣,BP展望報告的主要假設是,全球能源需求隨人口成長和收入成長而成長。
從歷史來看,能源需求一直穩定成長,幾乎沒有中斷過。過去的BP展望報告中,也顯示需求穩定成長,能源效率雖有提高,但被經濟和人口成長抵消。
1965年至2050年全球能源需求趨勢圖,單位:艾焦耳(EJ)。歷史數據以黑色顯示,而過去幾年版本的BP展望以藍色線顯示。2020最新版的三種情況以紅色線顯示。資料來源:《Carbon Brief》對2011~2020年BP能源展望報告的分析,BP《2020統計評論》和國際能源署對2020年的預測。CarbonBrief使用Highcharts製圖。
《Carbon Brief》去年就曾指出,能源需求不斷成長,一直是BP展望報告中化石燃料長期成長的主要動力。其他組織則認為,化石燃料需求可能會放緩,再生能源的成長會壓制化石燃料。
今年BP報告觀點改變跟武漢肺炎有關。
BP報告認為,武漢肺炎以兩種方式減少了長期能源需求。第一是武肺影響了經濟成長的展望,第二是武肺導致某些長期性的行為改變,像是遠距工作。
過去10年,每個版本的BP展望報告都預測,全球能源需求疲軟、石油成長速度放緩。
與往年相比,今年的「一切照舊」情境中,再生能源展望沒有顯著改變,但「快速」和「淨零」情境中,風能和太陽能在未來30年將爆炸性成長。
在「淨零」情境下,再生能源在2030年的供應量約為130EJ,是2019年產量的四倍多,與天然氣目前的供應量相當。到2040年,再生能源將再增加一倍以上,達到296EJ,相當於當前煤炭和天然氣總和。
三年前,BP的展望報告首次預測全球煤炭需求的峰值。現在,報告預測需求下降的速度越來越快,2050年將降至2019年的1/5。在「快速」和「淨零」情境下,到2030年,煤炭需求將下降1/3,2050年將下降約90%。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展望預測中,天然氣的展望比過去更差。「快速」情境下,天然氣需求在2035年達到高峰,2050年恢復到2019年的水準。「淨零」情境下,天然氣需求下降風險更大,2025年將達到高峰,2050年將降至2019年的36%。
資料來源:環境資訊中心
圖片來源:Keagan Henman
延伸閱讀:
全球溫室氣體淨零排放 估每年起碼要花一兆美元
智庫:全球塑膠需求大減 石油業4000億美元投資可能被套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