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以舊制勞工退休基金的投資為例,整體基金規模約9000億新台幣,約有930億投資股票與受益憑證市場,投資化石燃料的天然氣和電力業僅有0.79%,而屬於高碳排放的塑膠業約佔10%,若再加上水泥(2.74%)及鋼鐵(1.16%)業,佔比約15%,儘管15%並不是非常高的比例,但若換算成實際金額,仍有高達130億新台幣的規模,仍不容小覷。
(2018年舊制勞動基金股票資產類別 | 資料來源:勞動基金運用局)
從近幾年的數據顯示,儘管投資在高碳排、高污染的產業類別上,政府管理的退休基金投資的佔逐漸降低,容易使人誤以為這些投資已經是可以忽略細微數值,不過一旦將比例轉換為實際的金額,就不是一筆能讓人輕易忽略的數字,而可能是一串我們無法想像的天文數字。
在促進資本綠化的過程中,除了考量不再增加高污染、高碳排放的化石燃料相關產業,以及增加再生能源的投資外,撤除既有不適當的投資也是重要的工作之一,特別是這些仍價值高達上百億的股票投資。
依據台大風險中心2018年所進行的調查顯示,其實大多數的民眾已認知到氣候變遷的風險,有高達86%的民眾認為投資機構作投資決策時應考量氣候變遷、低碳能源等因素(詳見上圖)。
(投資機構是否應考量「氣候變遷」風險因素 | 資料來源:台大風險中心)
但調查也發現,同時也有86%的民眾,其實並不了解自己的退休基金投資了哪些產業。(詳見上圖)由此可知,雖然大多數的人認為投資機構應考量氣候變遷、低碳能源等因素,但實際上他們對於期投資機構的投資內容卻不清楚。
(是否了解退休基金投資哪些相關產業 | 資料來源:台大風險中心)
因此面對自己的退休基金是否要減少或撤除投資耗能產業的問題時,民眾的意見呈現兩極發展(如上圖),這樣的結果將如何影響後續政策的制定與推動,值得密切觀察。
(退休基金是否需要減少會撤除投資耗能產業 | 資料來源:台大風險中心)
其實大多數民眾不清楚退休基金的投資運用現況,不過普遍認為一般金融機構投資時需考量相關氣候風險。弔詭的是,對於切身相關的退休基金運用,部分民眾並不願意減少或撤除(一般認為)能穩定獲利的產業,即便這些產業會對未來氣候變遷造成問題。
進一步推論,民眾對於相關氣候風險已有相當程度認識,但並不清楚攸關自身權益的退休基金投資現況,以至於面對「減資」、「撤資」這樣直接的做法,仍選擇採取保守態度。因此在「綠化資本」的政策推動過程中,資訊的透明化與風險揭露就成為重要的一步。必須將屬於公共投資的主權基金、退休基金,投資運用的透明度提升,不僅僅是目前政府公開資訊所呈現的獲利情況,而是投資可能面臨的「風險揭露」。這也是推動「綠化資本」工作重要的一環。
現在,除了暸解你的存款與保險是否正被投資於加劇氣候變遷的公司,更重要的是也需要開始關注政府在綠化資本的作為,而這一切就從了解國家的退休、保險基金的投資現況開始!
>>永續速讀,菁英的知識管理好夥伴!已為您整理好:WBCSD 退休資產報告工具包 Part 1
>>永續速讀,菁英的知識管理好夥伴!已為您整理好:WBCSD 退休資產報告工具包 Part 2
資料來源:關鍵評論網
圖片來源:Jeff Sheldon
延伸閱讀:
想讓你的退休金能「永續發展」,先來了解何謂「綠化資本」?
集保董事長與全球退休金投資高層分享台灣公司治理成功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