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01 | 作者:世界新聞網/編譯:劉煥彥

暴雨愈來愈多…紐約打造海綿城 向哥本哈根取經

全球氣候變遷造成強降雨頻發,短時間降下暴雨的天氣愈來愈常見,為此紐約市政府向哥本哈根取經,學習丹麥打造海綿城市的作法,希望以更有經濟效益的方式,盡可能降低短時間豪雨造成的水災衝擊。

「紐約時報」報導,2011年哥本哈根曾受到強降雨侵襲,兩小時雨量就達到六吋,被丹麥官方視為千年一遇的氣象事件。

這場水災過後,丹麥政府開始研究改變都市規畫的方式,增加城市吸納雨水的能力,例如擴大草地面積以取代瀝青(因為瀝青不吸收雨水),並降低學校操場與籃球場的高度,使其在暴雨時可容納更多雨水。

紐約市府多年前得知哥本哈根的海綿城市計畫,主動探詢合作,並已從2016年起在皇后區等地試行,重新設計當地的海綿城市能力。

哥本哈根市政府永續城市與韌性方案負責人Lykke Leonardsen說:「紐約市比我們大多了,但原則是一樣的。打造全新雨水管理基礎設施的目的,是確保不會遇到污水管與雨水都滿出來,這樣就不只是生活不便,而是個衛生問題了。」

紐約市環保局局長薩皮恩扎(Vincent Sapienza)指出,原本美國人的想法是,要應付強降雨造成的水患,做更大的污水幹管就好了,但問題是這麼做所費不貲,而且「很多住宅區沒有更多空間,可以蓋更大的污水管」。

Lykke Leonardsen也說,「與其挖出更大的地下儲水池,以及擴大污水管」,擴大都市綠地等海綿城市的作法,在經濟上可行性更高。

紐約市環保局環境規畫與分析處處長柯恩(Alan Cohn)表示,增加綠地面積,或是以草地取代瀝青路面,可以提升當地的海綿特性。當暴雨灌滿污水系統時,事先設計的海綿城市就能暫時儲存地面無法吸收的雨水,而非任由雨水繼續流向超過負荷的污水系統。

負責城市復元與韌性方案的市長辦公室副主任蘇珊‧德斯羅奇(Susanne DesRoches)指出,與哥本哈根的合作計畫是「一大成功」,未來不但將繼續下去,還可望有更多城市加入。

 

資料來源:世界新聞網
圖片來源:jim gade


延伸閱讀:
碳中和算法錯誤與缺乏管理,樹木生質能將危及森林生態
大水有解?政府研商氣候變遷調適行動方案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