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8 | 作者:今日新聞/許維寧

揭示全球暖化第一人 唐獎得主漢森:為下一代做的還不夠

頂著36度烈日高溫,第三屆唐獎永續發展獎得主詹姆士・漢森(James E. Hansen)博士於台灣時間19日抵台,一襲西裝搭牛仔帽,如同他自稱為「沈默的中西部科學家」,從農村走向美國太空總署(NASA)和哥倫比亞大學,漢森並非安坐於象牙塔內,2010年他上街為環境議題高聲疾呼,卻於白宮前遭警方上銬押走,當時他戴著的還是一頂頗具草根氣的牛仔帽。

漢森曾擔任NASA哥達太空研究所所長,從太空觀地球,地位與研究成果居高臨下,漢森深知氣候變遷涉及的複雜論述難以打入人心,他過去就曾簡單形容,地球經年累月蓄積過多二氧化碳,其吸收的能量就像幫地球蓋上一條暖被,而350ppm二氧化碳濃度是穩定氣候系統所能容許的最後上限,人類早在80年代就觸碰此界線,2018年的二氧化碳濃度已達410ppm。

1981年,漢森與研究團隊在權威期刊《科學》發表相關研究,指出隨著二氧化碳上升,地球每個世紀平均溫度都將上升0.4度,水循環則會隨著暖化因素加劇,屆時冰層融化、乾旱澇災等問題將接踵而至。

該份研究報告隨即登上紐約時報頭版,1988年他以NASA哥達太空研究所所長身分出席國會聽證會,於聽證會上對外宣告全球暖化正處於現在進行式,其測量出的溫度上升幅度已超乎自然變化範圍。這場聽證會讓他歷史留名,也成為將全球暖化議題推上國際舞台的第一人。

十多年過去,當年書面上的預言如今一一應驗,漢森所言不假,他曾兩次進入白宮與氣候小組進行對談,但研究無力影響政府決策,漢森隨即轉換方式對外發表演說,期望從外部撼動體制。他接連在大學和研究機構中演講,任職單位NASA卻接獲白宮通知,要求科學家不得在未獲授權情況下私自於媒體前發表言論。

當年漢森引用NASA使命聲明中第一條「了解並保護我們賴以為生的星球」為其言論辯護,但這條使命聲明隨即遭到NASA刪除,漢森轉向媒體披露,讓NASA不得不低頭,修改研究員不得未經授權對外發言的審查機制。

不惜和政府機關角力,漢森的學者生涯算是知行合一,77歲的漢森早已退出國家研究部門,但戰場不曾止息,只是從體制內轉向體制外。2009年他抗議「山頂移除採礦法」(MTR)因妨礙交通首次遭警方逮補,2010年,漢森再度於白宮前抗議露天採礦時被捕。

社會運動終歸是街頭硬戰不若在辦公室中空談,身為帶有點草根味的學者,漢森於2011年、2013年又因抗議美國政府擴建石油運輸管線四度被捕。人生七十,別人含飴弄孫,漢森則和長孫蘇菲合作向美國聯邦政府提起訴訟,控告政府未能有效遏止碳排放,違反美國憲法中賦予年輕一代生命、自由的權利。

為何這麼拚命?漢森表示,過去年長一輩大量消耗石化燃料換取社會發展,外部成本卻由下一代承擔,對下一代來說並不公平。而在今年九月上旬,漢森才和數名美國科學家一同連署寫信給總統蔡英文,呼籲重視石化燃料帶來的危害,並鼓勵台灣找尋乾淨的替代能源。如今造訪台灣,漢森直言,「身為上一代我們責無旁貸,我們這一代為下一代做的還不夠多。」

全球暖化是年輕人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而美國總統川普才於選前直指氣候變遷是謊言,並於上任後退出巴黎協定,今年八月美國政府宣布放寬燃煤電廠限制,一反歐巴馬時期擬定的「潔淨電力計畫」。漢森表示,作為上一代他心中仍有愧疚,而教育下一代是科學家的職責,當前美國政府對氣候變遷一事的態度非常消極,他則鼓勵全世界年輕人勇於表達意見,對政府施加壓力。

漢森也表示,未來將計畫推出專書,著作將以多國語言於全球發行,盼以此和年輕世代對談,鼓勵年輕人追尋正義、勇於發聲。

 

 

資料來源:今日新聞
圖片來源:Slava Bowman


延伸閱讀:
紐時回顧抗暖化關鍵10年 聚焦唐獎得主漢森
全球暖化加劇 北極「最後一塊冰層」破了!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