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17 | 作者:民視新聞/謝郁瑩

能源轉型勢在必行 看看各國怎麼做

《重點摘要》炎炎夏日電費狂漲,能源轉型為可行因應之道

最近台灣天氣炎熱,用電量創下歷史新高。要避免限電危機,除了努力省電,開發新能源也是選項之一。

但考慮到成本和安全等條件,綠能、核電和火力發電,比例該如何調整?卻讓政府傷透腦筋。同樣面臨用電問題的日本,最近就召開專家會議,打算修改原本的能源計畫。而南韓總統文在寅,則在6月發表「非核宣言」,開始尋找替代能源。世界各國,是如何面對這棘手的能源問題?請看以下報導。

天氣熱時,電風扇和冷氣,一轉就是一整天,不流汗的代價,除了電費漲不停,電力也跟著拉警報。備轉容量直直落,缺電、限電跟著來報到。要維持電力充足,穩定的供電來源必不可缺。但能源比例如何調配,卻讓各國政府傷透腦筋。

日本曾是世界第4的核能大國,311福島核災之後,50多座反應爐一度全部關閉,進入零核電時代。雖然這幾年,包含川內、高濱和伊方核電廠,共5座反應爐先後重啟,去年(2016年)仍有高達80%以上的電力,都由火力發電提供。少了輻射威脅,取而代之,卻是居不下的碳排放量。

為了解決這問題,日本政府在2015年制定的「最佳電力能源構成方案」當中,就宣布要在2030年以前,將核能比例由現在的2%,拉抬至20%~22%,再生能源也由15%,提升到20%以上,並在89日召開調查會,進行第一階段的檢討。但專家們卻發現,要達成這目標,比想像中要來得困難。

德國政府相當了解,再生能源看似美好,卻存在供電不穩定、以及發電效率不高的問題,為此他們和業者達成共識,預定投入350億歐元,興建總長3800公里的電網,全面改善供電系統,將北部風力能源,送往主要的工業區。同時積極研發再生能源的儲存設備,提高效率、並壓低成本。另一方面,德國也興建多座混合發電廠,以備緊急時刻,可以用天然氣等能源救急。而在購電制度上,更推動電力自由買賣,讓消費者自行選擇買電對象。

各種改革多管齊下,德國在2011年,關閉8座核電廠的同時,仍減少1%的溫室氣體排放,同時GDP成長還達到正的3%。成效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反觀同樣陷入核電存廢的台灣,能源轉型才剛站上起跑線,未來該如何發展?參考各國經驗,也是可行的方法。

《延伸閱讀》
〈815全台大停電〉蔡英文緊盯能源轉型並道歉
「能源轉型白皮書」預備會議結束下階段關鍵:意見彙整與工作小組

 

資訊來源:視新聞
圖片來源
:Daniel R. Blume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