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28 | 作者:自由時報/盧永山

改善基礎設施 亞銀:2030年新興亞洲需26兆美元

《重點摘要》亞銀發布報告指出,至2030年前,新興亞洲需要投資26兆美元,改善基礎設施,才能維持成長、消滅貧窮、抵銷氣候變遷帶來的衝擊。

 

亞洲開發銀行(ADB)發布報告指出,從現在至2030年,新興亞洲需要投資26兆美元,改善交通網路、乾淨飲水等基礎設施,才能維持成長、消滅貧窮、抵銷氣候變遷代來的衝擊。

報告說,新興亞洲需投資14.7兆美元用於改善電力設施,投資8.4兆美元改善交通網路,投資2.3兆美元改善通訊設施,投資8千億美元改善飲水和衛生設備。報告說,東亞地區最須改善基礎設施,占亞銀預估金額的61%

 

CSRone小補充》

亞洲基礎設施需求較前期預測翻一番, 每年超過1.7萬億美元

亞洲開發銀行(亞行)最新發佈的旗艦報告指出,亞洲及太平洋地區(亞太地區)若保持現有增長勢頭,到2030年其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將超過22.6萬億美元(每年1.5萬億美元)。若將氣候變化減緩及適應成本考慮在內,此預測資料將提高到26萬億美元,即每年1.7萬億美元。

《滿足亞洲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報告重點關注該地區的能源、交通、電信、水利以及衛生基礎設施建設,並對亞洲發展中國家當前基礎設施股票和投資、未來投資需求和融資體制等進行了廣泛調查。

亞行行長中尾武彥(Takehiko Nakao)表示,「亞太地區基礎設施建設需求遠遠超出了當前供應水準。亞洲需要全新升級的基礎設施,以制定品質標準,鼓勵經濟增長,並應對氣候變化這一緊迫性的全球挑戰。」

近幾十年來,報告中所涵蓋的45個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取得了迅猛的發展——經濟增長迅速,貧困現象減少,人民生活水準得到明顯改善。然而基礎設施建設仍存在顯著差距。4億多人口仍然缺乏電力供應,3億人口無法獲得安全飲用水,約15億人口無法享用基本的衛生設施。許多經濟體因港口、鐵路和道路不足而無法實現與更廣闊的國內外市場高效連通。

中尾先生還表示,「亞行承諾與成員體一起攜手努力,充分利用亞行過去五十年的從業經驗和專業知識,以滿足本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需求。由於私營部門對填補基礎設施建設差距具有重要作用,亞行將通過促進投資友好型政策、監管以及體制改革,為公私合作夥伴關係開發可盈利的備選項目。」

 

報告亮點:

• 亞洲發展中國家若繼續保持現有增長勢頭、消除貧困以及應對氣候變化挑戰,2016年到2030年,其基礎設施建設需投資26萬億美元,即每年1.7萬億美元(氣候調整預測)。在不考慮氣候變化減緩及適應成本的情況下,需投資22.6萬億美元,即每年1.5萬億美元(基準預測)。

2016年至2030年所需的應對氣候變化總投資中,電力投資為14.7萬億美元,交通投資為8.4萬億美元。電信投資將達到2.3萬億美元,水利和衛生方面的花費將需要8,000億美元。

• 到2030年,東亞將占該地區氣候調整總投資需求的61%。然而,按GDP百分比來講,太平洋地區領先所有其他次區域,其所需投資占其GDP9.1%。南亞所需投資占GDP8.8%,中亞占7.8%,東南亞占5.7%,東亞占5.2%

• 此項每年1.7萬億美元的氣候調整預測資料較2009年預測的亞行基礎設施投資需求7,500億美元翻了一番。將氣候相關的投資納入考慮範圍是一個主要影響因素。但更重要的因素是地區的可預見性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因為這必將會產生新的基礎設施建設需求。與2009年相比,報告涵蓋的亞行成員體由32個上升至45個,2015年與2008年的不同價格水準也能對該資料增長作出合理解釋。

 

《延伸閱讀》

 

圖片來源:Leigh Griffiths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官網稿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