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6 | 作者:經濟日報/李珣瑛、戴慧瑀、江睿智

循環經濟與低碳金融市場-邁向新未來

綠能及資源循環經濟前景/胡耀祖:打造永續循環生態系

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所長胡耀祖表示,工研院協助經濟部建置「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的示範場域,目前已投入140名人力,明年將達200人,屆時將號召產業供應鏈,達到進駐1,000人的規模,打造永續循環的綠能產業創新生態系。
近期舉辦「綠能及資源循環經濟的前景」專題座談,擔任主持人,包括台電董事長楊偉甫、台泥總經理李鐘培、台積電晶圓廠營運副總經理王建光、友達光電循環經濟事業副總經理黃勝凱參與與談。

綠能早期談的是「三E平衡」,指的是尋求能源、經濟及環境間的平衡。現在則是談:能源安全、綠色經濟、環境永續及社會正義,據此訂出策略方針,才會有2025年的第二階段目標:非核家園、再生能源20%的發電量。第三階段的行動計畫,包括如何推動太陽光電、離岸風電。

循環經濟先前談的是三R:回復、回收、再利用,如今討論的循環經濟,則是將整個圈圈串起來,希望它能不斷的循環再利用。

因為地球只有一個,維持人類生存及永續發展的條件,資源循環再利用,台灣不能自外於世界環境趨勢,因此有賴政府、全民和企業共同努力。

在綠能領域,工研院主要配合經濟部推動離岸風電、協助能源局在太陽光電廠的建置上,與各級政府協商覓地。另外,工研院新成立「循環經濟策略辦公室」,由副院長彭裕民擔任主任。推動資源回收再利用、沼氣發電等。

節能設備方面,工研院偕同全球第二大的漢鐘精機、力菱等十餘家企業,打造出100%台灣製造的「 磁浮軸承冰水機」,效率較傳統冰水機高30%,明年即投入試量產。

專家籲官民合作/黃育徵:落實循環經濟3R

台糖董事長暨資源循環台灣基金會創辦人兼董事長黃育徵指出,投資轉型循環經濟是一條必然要走的路,不能光從生產端下手,消費端也很重要。消費文化改變過程中,產品設計需重新思考,這正是台灣產業創新的契機所在。

對此提出了「 3R」,分別是反思(Reflection)、重新定義(Redefine)及重新設計(Redesign)。

過去一、兩百年來,全球盛行線性經濟模式,如今這種模式出了問題,造成了環境汙染、地球暖化等惡果。線性經濟模式最大的問題在於,把利益和利潤私有化,風險和成本公有化;也就是說,企業留住了利潤,卻把所有外部成本、風險轉嫁給地球。

線性經濟的最大特徵,就是「計畫性汰舊」,讓人們享受擁有的快感。以手機、家電為例,黃育徵說,廠商都希望時間一到,消費者能夠換新品。一堆的舊商品變成了廢棄物、汙染物,讓人們不知道該如何處理。

未來線性經濟應該要走入歷史,循環經濟發展方向則要從源頭下手,從消費者生活中去落實,而非僅限於生產端的廢棄物回收處理再利用等。在這過程中,產品需要重新設計,台灣產業面對挑戰的同時,也迎來新的機會,肩負起全球領導者的角色。他以老牌電燈大廠飛利浦(Philips)為例,透過轉型「賣照明服務」,取代「賣燈泡」,用「以租代買」的商業模式來落實循環經濟。

專家籲官民合作/茉格蘿西:催動低碳金融市場

隨著低碳經濟發展,綠色融資成為重大課題。ICLEI世界秘書處氣候融資經理茉格蘿西(Eszter Réka Mogyorósy)在經濟日報舉辦《2018能源願景高峰論壇》呼籲,投資低碳基礎建設仍有巨大缺口,亟需政府決策者與民間投資者共同合作。

城市消耗全球三分之二能源,要為全球七成碳排放負責。ICLEI全球網絡涵蓋1,500個城市和區域,約占全球25%都市人口,透過交流與學習,共同協力回應都市發展的挑戰。ICLEI有五大願景策略性路徑:低碳排、循環、自然、彈性、以及公平、以人為本。

低碳經濟定義是指使用低碳能源,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全球碳排放主要來源是電力、農業及工業等三大部門,在全球發展趨勢上,低碳經濟逐漸發酵,並加速發展,運用先進科技發展太陽能、風力發電,使得低碳能源更具有競爭力。ICLEI目標是希望在本世紀達到基礎建設與城市碳中和、100%使用再生能源。

為追求低碳經濟,必須投資基礎建設以削減排,預估2030年須投資在低碳基礎建設上達93兆美元,其中在新興市場上更帶來23兆美元投資機會。

Eszter Réka Mogyorósy提出氣候融資架構圖。簡單地說,可分成政府財政及民間融資兩大部分。前者包括雙邊、國家或區域,多邊開發銀行融資,以及《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等。若進一步觀察氣候融資相關金流,2015至2016年成長18%,大部分都是投資在再生能源及能源效率提升,並且由私部門主導,而且私部門投入也愈來愈多,主要是拜科技技術進步之賜,使得成本下降,刺激成長。

私部門投資亦以再生能源及能源效率提升為主,並有兩項發展趨勢,一是綠色債券;二是國家銀行與民間銀行混合融資。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經濟日報經濟日報
圖片來源:Mario Caruso


延伸閱讀:
企業朝向循環經濟-最後一哩路
綠色金融 推動低碳經濟的首要關鍵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