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05 | 作者:凱絡媒體週報

社會議題選邊站:品牌的長期抗戰

過往品牌總是盡量不發表對於社會議題或政治立場的看法,避免引發消費者反彈,但隨著社會風氣改變,現在的消費者期望品牌不只具備產品或服務上的優勢,也需肩負社會使命,代表消費者買的不只是產品或服務,還有品牌的價值觀。 根據Sprout Social的調查,三分之二的消費者認為品牌在 社會和政治議題上公開立場是重要的。近年愈來愈多品牌以不同的方式來表達對社會議題的立場,建立開放、自由、環保等正面的品牌形象。  Forbes的報告也指出,2018年最有影響力的行銷長們(CMO)也傾向透過針對特定議題發聲同步 拉抬個人與品牌形象。 當品牌將其立場或主張融入行銷策略或作為產品創新的參考,操作得當將能贏得消費者的認同,甚至有機會拉抬業績。本篇專題將分享品牌為社會議題發聲的策略與案例。

近6成消費者接受品牌在社群為社會議題發聲

在Edelman 2017年的調查中發現,超過半數的受訪者品牌比政府部門更有解決社會議題的能力。近六成的消費者容易因為品牌的社會或政治立場而決定支持他們或杯葛他們,對這群人而言,他們是追求信念的購買者。 根據Sprout Social,當品牌在表達社會或政治立場時,超過半數的消費者認為在社群媒體(58%)是所有媒體管道中最可以被接受的,其次為電視或廣播(47%)。因此,許多品牌選擇在社群媒體上發表對於社會議題的看法,或表明支持某立場。

從品牌歷史資產找出社會使命感

Sprout Social的調查也發現,消費者希望品牌參與的社會議題是「有相關的」,例如可以直接影響品牌的顧客、員工或商業經營,因此,品牌可以從三個面向來構思其社會使命,以找到一個能做出貢獻或引發共鳴的議題:

  • 品牌的歷史資產
    檢視品牌長期經營的價值,或其產品明顯能夠帶給消費者的益處,以找到最適合品牌處理的社會需求。 例如「美」一直是多芬的品牌核心價值,因此多芬的專注的社會議題大多與女性對美的認知有關,並帶入其「提升美麗」的品牌主張。  
     
  • 顧客的壓力點
    找出對消費者有影響、也和品牌歷史資產有關的「文化壓力」。這類壓力泛指消費者在自己的經驗違反社會普遍的意識形態時,通常會感受到的衝突,品牌針對消費者想要化解這些壓力的想法而發展的行銷活動。 例如奧迪汽車2016年在超級盃廣告明確支持男女同工同酬。  
     
  • 產品的外部效應
    品牌須在產品或產業的外部效應,找到消費者因為品牌或產品,而產生的間接成本或好處。例如,美妝保養產業在產品研發的過程中,經常被認為有使用動物實驗而遭批評。 The Body Shop確立的品牌定位是「天然環境保護」,提倡動物權就是直接回應產業外部效應引發的社會需求。

瞄準年輕族群,漢堡王、可口可樂為LGBT發聲 

2014年7月第44屆同志大遊行在舊金山舉辦,漢堡王當時在遊行路線中心的門市推出「驕傲華堡」的彩虹包裝新套餐。 販售時漢堡王並未透露「驕傲華堡」是什麼口味,當消費者打開時,才發現其實與一般的華堡相同, 漢堡王只是在彩虹包裝紙裡面印有「我們的內在都一樣」的標語。

漢堡王企圖與消費者有更深度的連結,溝通最常消費連鎖速食店的年輕族群。並且品牌將所有「驕傲華堡」販售所得捐給漢堡王麥克拉摩基金會,作為LGBT學生獎學金。廣告影片在一週內獲得超過700萬個觀看數,在媒體上曝光11億次,在活動當週漢堡王在全美的銷售成長高達 4.7% 。  「This Coke's a Fanta」(這瓶可樂其實是芬達)是南美地區用來嘲諷同志的一句俗語,2018年可口可樂在國際同志驕傲節發起一項以此為名的行銷活動,把芬達裝進可樂罐,在巴西推出限量瓶裝飲料,用產品挑戰恐同言論:這瓶可樂就是芬達,那又怎麼樣?「This Coke's a Fanta」這句話之後成為巴西嘉年華上的熱詞,更是同志驕傲的象徵。
 

Airbnb超級盃廣告挺移民,提供臨時住宿
 

美國總統川普2017年初宣布禁止所有難民及七個穆斯林國家為主入境美國,適逢美式足球聯盟(NFL)冠軍戰「超級盃」(Super Bowl)舉行,超級盃向來為廣告主兵家必爭之地,雖然NFL一直盡量避免讓有政治或具爭議性的廣告播出,但今年接連幾支廣告似乎都有隱喻川普移民政策的意涵。 廣告主之一Airbnb推出主題為「We accept」的30秒電視廣告, 有跨種族、性別、年齡的演員演出,搭配字幕「無論你是何人、身在何方、愛誰或崇拜誰,我們四海一家」,推廣多元文化價值觀。

Airbnb創辦人兼執行長Brian Chesky也在數天後宣佈,要提供10萬個臨時住宿給需要幫助的人,包含難民、災民和救援工作者。Airbnb也宣佈四年內將捐款超過400萬美元給「國際救援委員會」(IRC)。 Airbnb選擇發聲的議題和他們的品牌精神與服務能夠產生連結,且連結不只是在廣告內容,還延伸到實際的行動。不到一分鐘的廣告在釋出的第一個月,就在YouTube上創下了500萬的瀏覽數,在 Instagram上突破10萬瀏覽,#weaccept這個標籤也受到熱烈迴響,許多政治人物或是名人都使用,包括美國足球名人Joe Montana、前美國國務院的John Kerry等。

融化的Ben and Jerry's ,呼籲關注氣候變遷

美國知名冰淇淋品牌Ben and Jerry's多年來一直致力於關心環保議題,在2008年與綠色和平組織一起發表了美國第一台對氣候變遷無害的冰淇淋冷凍櫃,因此2017年6月1日美國總統川普宣佈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後沒多久,Ben and Jerry's也推出了「Save our world」行銷活動。 這個活動的一部份是宣傳推出新口味,並透過「Save our world」傳達「If it's melted, it ruined」,並發表了一個「即將消失的口味」名單,這些口味的原料即將因氣候變遷而消失,像是可可、花生及咖啡。廣告影片則強調冰淇淋融化的樣子,隱喻氣候變遷帶來的環境變化。

環保是Ben and Jerry's長期經營的核心價值,這波行銷活動是利用產品特性再次帶出議題。YouTube廣告影片將觀看者導到品牌官網,進一步了解品牌對社會議題的看法,並呼籲參與連署。

海尼根把對立變對話,傾聽多元聲音

2017是分歧的的一年,在美國大選、英國脫歐前後可以看到不同族群中同溫層加劇的情況。海尼根2017年4月在英國推出了「World Apart」社會實驗性質的廣告,在這個實驗裡,兩個對彼此毫不認識的陌生人被湊成一對完成任務,在過程中逐漸地了解彼此,並在任務結束後才揭露原來對方在某一個觀點持有完全相反的想法。 例如有人極其討厭女性主義,而另一個人則是積極的女性主義擁護者;有人認為性別只能是男性或女性,而另一個人則是跨性別者等。完成任務後,參與者可選擇繼續留下來聊天喝海尼根或是離開,但全部人都選擇繼續留下,影片充份凸顯了人的包容性。

在這波行銷活動中,海尼根並未將自己定位為社會議題的解決者,或透過產品做出改變,而是在影片裡僅單純建立一個溝通橋樑,真實呈現人們的反應。雖然海尼根並未直接表達對於這些議題的立場,但透過提供對話的機會已經能夠傳達品牌對於多元聲音的包容與認同,產品本身更是拉近距離、促進對立者互相了解的象徵。

結語

針對特定社會/政治議題表明自身立場的品牌策略,其結果可略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引發消費者共鳴、提高品牌好感度及增加銷售,上述案例據此作程度上的區分:

  • 引發消費者共鳴:奧迪、海尼根
     
  • 提高品牌好感度:多芬、可口可樂、THE BODY SHOP、Airbnb、Ben&Jerry's
     
  • 增加銷售:漢堡王

過去,品牌多針對產品和服務與消費者溝通,盡可能避免對社會/政治議題發表意見,以減少爭議與消費者反彈。但隨著時代改變,千禧世代的消費者注重的已不僅止於商品和服務,而是品牌背後代表的更深度的價值觀與文化意涵,因此許多品牌已不再視「選邊站」為畏途。 品牌除了需選擇合適的社會議題切入,也必須慎重考慮其角色定位,堅定立場,長期與消費者站在同一陣線,才能建立信任與好感度;再進一步則是提出對議題有實際幫助的作為,或是幫助消費者實現他們追求的價值。若只求一時的話題性,搭上社會議題的順風車,不清楚議題的內涵或角色定位失敗,反而會造成反效果。 2019年5月預計同志婚姻合法化,品牌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中否要露出、抱持何種主張、可以扮演什麼角色,都值得提前思考。

資料來源:凱絡媒體週報
圖片來源:qimono


延伸閱讀:
商業新招 品牌的孕綠計劃
【特別報導】企業永續發展 創意無限延伸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